美国狙击手:枪炮与玫瑰与PTSD耄耋之年的东木老先生在普及“美利坚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自 由派占据主导地位的好莱坞,保守派的代表除了圣朱莉的老爹强沃特,就要数东木老爷子了。这也难怪,生于1930年,成长于牛仔时代的大树下,然后成为了最后的老牛仔。看着一波波的时髦题材大潮汹涌而过,我自岿然不动的精神状态,可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
老爷子outlived那些同行和对手,然后接着用千锤百炼过的老骨头撑起美利坚的大旗来。
因为在保守派的眼睛里,他们自己早已化身为美利坚的传奇。
而那些自由派的黄毛小子们再厉害,还是一帮黄毛小子。
就算被黄毛小子干趴下了,老子也是美利坚的荣誉。
以上三行就是08年东木老爷子亲自出马的《老爷车》。
枪炮篇
生涯两部导演作品,同时囊括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据我所知,只有东木老爷子一个人做到了。
就连斯皮尔伯格也不行。
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老龄化明显的委员会更喜欢老爹的调性。
而老爹的电影里,总是有着清晰而明显的意识形态的表现。这种表现,也就是自由派所不具备的那种价值观输出的作用。
frankly speaking,超级英雄可以满天飞,抓个人就能演就能拍。
而真正的英雄,美国社会所需要的现实主义英雄,只有老爷子玩得转。
大卫O拉塞尔不行,拍的了一战二战宇宙战的斯皮尔伯格也不行。
因为这种英雄气质不是演出来和导出来的。老爹的自带属性就是“英雄”。
这就是活化石的感染力。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狙击手》这部“美利坚发动伊拉克战争12周年献礼”电影只能由老爷子拍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背后隐藏着诸多的阴谋和黑暗。美利坚真的是正义的一方吗?不是。伊拉克真的是邪恶的土壤吗?不是。
你可以认为老爹是“洗白”专业户,毕竟也是拍过老年妆吓死人的《胡佛》的人。
但《美国狙击手》的视角非常讨巧。
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政府人士。没有上下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只有一个普通而又标准的美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和国家而入伍,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伴而杀敌,为了保护无辜民众而受到折磨和谴责。
你可以认为视角单一。但是别忘了,这是战争。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胜者和正义,有的只有战士们的一个个故事。
主人公首先是个想要保护家庭的战士,其次才是个爱国者。
这是很重要的。高度的职业化不以盲目的爱国情怀为基础,这样才能铸造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者。
也就是说,《美国狙击手》是关于一个战士的电影,而不是关于一场战争的电影。
和前文我对《狐狸猎手》的评价相同,这部电影最恰当的评价也是:
生不逢时。
随便换一年上映,换一个奥巴马政府受抨击最厉害的时间上映,绝对是东木老爷子光荣完成奥斯卡三杀的节奏。目前来看很有可能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都是陪跑,不过不排除最佳影片大黑马的可能。
地利人和,天时差一点。老爹就是这么NB。
相比之下,37年出生的雷德利斯科特,就像是名过其实了。
主角Chris Kyle,非常标准的美国人民:基督教家庭,不做狼不做羊,从小被教育做牧羊犬,打的一手好枪,长大想做牛仔,青年被碧池背叛,成年以后在酒吧遇到个有性格的人生伴侣,然后成为了美国的忠诚战士。面对敌人果断勇猛,面对战场的妇孺他也经受着道德和人性的双重考验。最重要的是,他是个好战友,好丈夫,好父亲。
简直不能再美利坚了。
当然成也萧何败萧何,后面还会再提到。
东木老爹的战争戏这次拍的虎虎生风,丝毫看不出是80岁的老头拍的场面。当然前有“太平洋战争双子星”《硫磺岛的来信》《父辈的旗帜》打底,怎么也差不到哪里去,但老爷子就是这样精确地把握了现代战争稳准狠的特征,气氛拿捏和镜头运用相当熟稔,突击作战和局部冲突的特点丝丝入扣,顶级的音效配置,简直就是热门游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的大电影一样。
就像是镜头不晃的《黑鹰坠落》。
从角色和剧情上,相信很快就会发现这两者都是很简单和直接的。表面上抛弃了人物的复杂设置,但实际上是提供了更多的成长和思考的空间。将戏剧化的元素降到最低,将现实化的问题摆上台面,在战争片里是很有成效的。
简言之:“私以外,全员便当预热”。
而戏剧化的元素也并未得到完全的抛弃。非常明显的狙击手PK战同样有着脱离阵营而转向个人恩怨的发展趋势,好在这架飞机还没离地就被压了回来。唯一有点过分的,是Chris击毙敌人后,在反攻的炮火和沙尘暴之间给老婆打电话的情节。不渲染,不煽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东木老爹想要表达的意思。
那就是“战争不是好的事情,但是要打的话,一定要坚持美利坚的平等、公正、爱国、敬业”。
lol。
话说回来,要是放在斯皮尔伯格的手里拍,十有八九会变成《兵临城下》和《大兵瑞恩》的结合体。
故事倒是更朴实和普世了,可这故事也就糟蹋了。
美利坚人民的故事,还是要讲出美利坚人民自己的味道才好。
玫瑰篇
老爹想把这部片子弄成什么样子?
没错,老爹是个保守派,是个强调价值输出的保守派,可归根结底,他不是美军之友卖拷贝。
透过一个普通战士,东木老爹真正想说的,恐怕还是这样几句:
按照我自己认为美好的方式生活下去,一旦认定想要守护的东西,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到底,这才称得上是战士。
大家只是去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仅此而已。
等等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说到底还是普世价值。只不过说的人不一样罢了。
鉴于暧昧的立场问题,就否定其价值观和存在性,这和那些“激进派”“野蛮人”又有多少不同呢?
毕竟Chris和Clint内心深处都是个牛仔,是个战士,拿到11区,就是个samurai。
拿到我朝,也是类似的道理。所谓家国天下,放在今天是忠于Party忠于国家忠于家庭。放在Chris Kyle的身上和口中,就是God,Country,Family。
爱国者?更像是个守护者。
不得不说布莱德利库珀眼光精准,提前锁定了这样一个不能再典型的美国故事。而之前的主演人选克里斯帕拉特还是稍嫌喜庆,以目前的水准,在战争戏中怕是要因为违和感而出戏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俩人还真是哥俩好:新版《夺宝奇兵》早先风传是库珀的,现在又传是帕拉特的了。别说,帕拉特还真能演福伯的琼斯,够逗比够冒险,这一点库珀还是太帅气太正经了。
说回到Chris Kyle这个角色身上。前面说到,Chris这个人是个非常典型的美利坚牛仔。还自我吐槽是牛仔不是redneck,因为牛仔骑牛而redneck骑表亲囧……
纵观全片,Chris的形象可谓是立体感十足,跃然银幕的邻家兵哥哥,这和库珀优秀却鲜有突破的演技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忽视掉库珀一口非常容易出戏的不正宗的南方口音的时候,这个老实巴交的cowboy形象还是很具有可信度的。
凭借本片的表演,库珀入围奥斯卡可谓是实至名归。可要是拿奖,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和角色塑造脱离不了干系的。Chris的形象的确真实,但是其模版是Chris本人的自传。之前也说过,叙事的视角单一不要紧,可是角色的视角一旦单一了,就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了。
换句话说,主角光环过于强烈。就好像急迫地证明给观众看,Chris是一个英雄角色一样。
是一种完全多余而且偷懒的做法。
主人公的形象实在是过于高大上伟光正,连个毛病都挑不出来。造成的结果是,立体是立体了,事情我相信,你这个人我也相信是个好男人好牛仔,可是你在这里干嘛?怎么看着就这么不舒服呢?
配角中枪倒地的时候,flag都早早竖起来了,尤其是三辆车尾随然后遇袭的段落,还有地方百姓反抗与顺从的情节,横竖都是领便当。兄弟情义深也有了,可是主角光环实话只能照着自己,观众和主角一起看着别人挨个便当,活着下了战场也要便当,心里不光难受,还有奇怪呢。
这个角色,至此绝不能说是成功的。
和库珀相比,西耶娜米勒的角色就更饱满一些。虽然角色定位太死板,发挥的空间不大,但是跟《狐狸猎手》的大酱油比较起来,不管是戏份还是演技,都已经脱离了花瓶的角色,将一个倔强坚强忠诚的贤内助阿兵嫂还原得十分到位。
但是实话空间有限是硬伤。
除了主角二人组外,配角团也都在预期之内,虽然都是背景战士,但是区分度和羁绊感是有的。同样的问题是,留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不多。
此外必须要提的,就是PK对象,叙利亚的奥运冠军。不是说他的演技有多好,一个从头到尾没几句台词一出场就是端起枪干的家伙本来就没有什么演技可言。但是他的老婆出镜两次。
这个设置我很喜欢。在不多的时间里,显示出反派也是具有人性一面,但是不过多渲染,这是很重要的。
而且太太你好漂亮呀。
PTSD篇
他最大的痛苦,来自不能拯救所有人。
这样完美主义爆棚的纠结,对自身判断能力的纠结,来的还是过于奢侈了。
不过Chris的形象反正已经无比的高大上伟光正了,再圣父一点也无所谓。
影片的节奏也很有趣,每当你觉得在战场上逗留时间过长的时候,Chris就回家了;每当你觉得Chris怎么还不回去的时候,他还就真回去了。
转换的时候恰好都在尿点上。
大结局之后的PTSD的刻画,实话是我见过的战争片里最弱的。战争不够沉重,圣父光芒过重,就会有这种结果:大灾大难都让你战友扛下了,你自己屁事没有,什么破尺度的血腥暴力的场面也没见过,回家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要安什么样的PTSD才能符合你的身份呢?
结果是,东木老爷子也没想好。
回家就一次虐狗,从来没打过老婆孩子,参加了退役老兵的VA就满血还原了,陪同志们打打枪就高兴了。在家也能跟笑对老婆了,也能在浴缸啪啪啪了,一路HE happy ending到结局的势头。
然后就突入结尾了。
最幸运的,就是这段回国以后PTSD的戏不长。只有一种再加一分钟都不知道怎么编下去的感觉。
没有跳出任何框框,只是对坚持的认识加以打磨抛光,温吞水一般的平铺直叙,这就是《美国狙击手》的最大弱点。
有惊喜,同时也没有惊喜。
技术上走的很远,可真正在思想上,还是在绕圈圈。
可把话说尽,毕竟东木老先生,是个老当益壮牛X哄哄的80岁老头子了。
人老头就是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