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滚蛋吧!肿瘤君
滚蛋吧!肿瘤君海报封面图

滚蛋吧!肿瘤君

Go Away Mr. Tumor
剧情 / 喜剧 / 爱情
2015-08-13中国大陆上映 / 128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购票评分
向右箭头
9.0
578 人评
reputation
TOP3
2015年8月中国大陆票房榜
简介

29岁生日前那天,熊顿 (白百何饰)因吐槽奇葩老板而丢了工作,又遭遇极品男友劈腿而丢了爱情,但坏运气并没到头,在生日派对上欢腾过后,熊顿突然晕倒在了自己的房间。那一刻起,熊顿踏上了一段虽然痛苦但仍然充满欢乐,囧事不断的抗癌之旅。从急诊室到血液科再到化疗,每一段旅程,伴随着不同的“旅伴”。熊顿爱情幻想的主角梁医生 (吴彦祖饰),调皮可爱的小男孩“毛豆”,以及虽然光头素颜但性感如旧的“女王”夏梦 (李媛饰)。这样一群特殊的人,因为共同的原因,相遇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地方,他们特殊的相遇给本来枯燥痛苦的治疗带来了无数啼笑皆非的欢乐。他们每一个人都从熊顿这里获得了一种力量,即便身处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也一样可以对着命运微笑。同时,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也给熊顿有限的生命带来了无限的精彩 。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一个医生的自白肿瘤君是个挺成功的电影。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一个注定悲剧结尾的故事,亲情、友情和一点点爱情真诚而不煽情,依托于真实人物的改编使得一切的不切实际变得恰如其分。在这样一个夏天,会推荐有时间的朋友去电影院看看,放肆的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大哭,感慨一下人生,感染一下熊顿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电影可夸的地方很多,缺点也不是没有,有人喜欢前面漫画风格的少女梦,有人感慨与熊顿与父母间的亲情,有人倾慕于熊顿与闺蜜的友情,而我只是想谈谈吴彦祖的那个梁医生,因为我也是个医生。 他抢救熊顿的时候双手颤抖,抢救结束后到卫生间无法自控的呕吐,在熊顿临终前,他接受了她送的毛线,他对熊顿说,你不是我,你不会明白你对我的意义。很多人看完都在问,为什么梁医生一下子就爱上熊顿了,之前不是义正言辞的对主任说,她只是我的一个病人嘛!甚至有的观众诟病,这段感情戏来的太突然,甚至有些突兀。但是就是这个瞬间,吴彦祖打动我了,以前他在我心目中只是个普通话不太好、一直很努力的男花瓶,这个瞬间,他的眼神、他的哽咽让我动容,就像电影里熊顿打动梁医生一样。 现在关于医务工作者的新闻通常是负面的,因为正面的消息没有看点,久而久之,医生身穿白大衣却风评落得黑过黑社会。然而身为一个医生,治好病人的成就感,可能只有同行才会懂,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一种精神力量,看着自己的病人好转出院,心里都是甜的,那怕这个病人住院期间不听你话,甚至对你骂骂咧咧。而肿瘤是个不治之症,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患者二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逐渐提高,可是之所以谈生存率,因为肿瘤是绝症,是一场与老天爷的搏斗,是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比赛,只是赛程的长短有所不同。而肿瘤科医生就是治疗这种病的一群人,一群总是在失败,偶尔会胜利的一群人。 一个医生的成长,都是有患者陪伴的,医生会跟病人熟识起来,我不喜欢用朋友这个词,因为医生是不敢跟病人做朋友的,尤其是肿瘤科医生,因为他们知道故事的终点,因为他们的理智告诉他们,投入感情进去终究是会伤心的。可是这终归是自欺欺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没有感情,那么病人一次次出院为什么会那么开心;如果没有感情,那么病人一次次发病又为什么那么紧张。有的医生会不愿意见自己老病人最后一面,因为他们想把老朋友最好的一面留在心里。没有一个医生是真的打心底里没跟病人做过朋友的,只是他们不愿承认罢了。而每个医生从小医生成长起来的时候,都有一个个病人在心底里的烙印,他们即是我们的朋友知己,也是我们的心灵导师。 大抵因为本片不是文艺片,而大多数的观众只是无病无痛的普通人,所以在电影里,导演贴心的设计了很多戏剧冲突,增加梁医生与熊顿的互动。吴彦祖饰演的梁医生因为死了女朋友而一直郁郁寡欢,因为长的太帅而被熊顿一见钟情,从此熊顿变中二的展开追求,而就是在这一次次冒傻气的追男过程中,梁医生被这个被肿瘤折磨的女病人的乐观精神打动了,是一个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的女孩,让一个健康帅气的医生明白,要好好的活着,要勇敢的去爱。其实即便是梁医生没有那么帅气,熊顿没有爱上他,现实生活中的医生也一定会爱上这么可爱的一个病人,因为她实在太不普通,实在太难得,梁医生在熊顿临终床前的表白,根本无关爱情,是一种出于对生命敬仰的大爱。 熊顿的特殊,不止在于她对生的渴望,不止在于她看对活着的定义,更在于她对旁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她的朋友如此,她的医生如此,对成千上万的网友更是如此,而现在,对于坐在电影院里的人,更加是这样。更多的人知道熊顿的故事,精彩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熊顿,谢谢你来过这个世界。
comment173
avatar
肿瘤与滚蛋之间隔了多少本漫画?观影过程中,我也有笑过,也有哭过。但笑了哭了并不代表我就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它最大的硬伤就是屏蔽了阴影,太过阳光。电影本身源自于漫画和熊顿本人的自述。但其实漫画也不过是源自生活中一个个小段子,如果电影将一个个段子综合起来,那也不过是段子集合体,真正接地气的生活何在呢?所以展现在大屏幕上的熊顿的肿瘤生活并没有太多真实的气息,相反,每每要撕裂点什么时候就撒上一把云南白药,让你不断在阳光中体会那份虚假的傻笑。 问题一:阳光背后的另一面,何在? 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医生伊丽沙白•库伯勒•罗斯通过对大量晚期患者的访谈及研究患者临近死亡前的心理活动,将濒临死亡的过程分成五个心理阶段:拒绝、愤怒、挣扎、沮丧、接受。坦言说,我在电影中看到的熊顿在肿瘤君来临时,直接超越了这几个步骤,转化为亢奋的状态,这让我很费解。 论说,影片所展现的一些桥段还是很不错的。譬如当熊顿本人在餐厅发现男朋友另结新欢的时候,她所经历的几个步骤完全印证了接受悲剧的套路: 看到男友和其他女人自拍,她没有质问,而是躲了起来——拒绝 她蹲在桌子下面,听着两个人背着自己说的一些话,气的站了起来——愤怒 她不愿面对男友,顶着桌子就往外跑,最终卡在了门口——挣扎 走出餐厅之后,从她体内散发的冰灵将整座城市都冻结了——沮丧 和朋友们一起庆祝生日,并且开始扔飞镖扎死贱男——接受 而关于她身边人在得知她病情之后的展现也是很到位: 首先,朋友们。看到诊断书的难以置信,背后讨论如何告知,以及和她在一起时说说笑笑,真正几个人回到出租屋的时候都开始失态——无端对他人发脾气、痛苦、痛诉老天的不公等等……最真实的是病友夏梦从自暴自弃到积极面对。 其次,父母。两个人在听到了医生即是是特别积极的诊断也是呆住了。可能医生其他的话两个人都没有听进去,脑海中只能不断出现“肿瘤”两个字。老两口相互搀扶着出来,父亲是家里坚强的象征,所以放不下面子不能在老伴面前落泪,所以谎称买东西一个人跑到超市,面对一排排膨化食品不知所措的流泪。(这段拍摄的特别写实,也是泪点之一)那一耸一耸的父亲的背影要比朱自清的《背影》煽情太多,因为,父亲的泪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流下来,而今,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如此的沉重。母亲的泪电影并没有完全表现,可能为了避免与父亲的落泪场景重复,但观众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母亲的表现方式是收了眼泪之后,在熊顿的病榻前温暖的小唠叨。(这段也特别写实,因为母亲就是这样!)母亲的唠叨是那种你听不到的时候特别想念,听到了之后又觉得好烦的。如果你有病了她的心疼都是用这些唠叨表现的。譬如电影中,母亲一次次“埋怨”熊顿不知道自己好好照顾自己,不好好吃饭之类的,非常接地气。母亲的关怀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这唠叨也是甜蜜的。 那我们接下来看看熊顿面对肿瘤君到来之后时如何表现的呢?这里我的脑海中除了她坚强的笑、带泪的笑就没有别的了。那么我想请问,这笑容背后的真实情感流露在哪里?电影没有展现。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很怪异的缺失:为何她身边所有人都按照情理表现出了真实的一面,而她却没有呢?如果一次失恋都能让她心中的城市冻结,那么自己的生命即将消失,却无动于衷吗?电影中的熊顿在晕倒之后,睁开眼睛便直接切换到对梁医生的花痴状态,而后的各种表现都更像是一种对危机的应激反应——这让我怀疑她不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罢了。那么反而我会问:对她来说,追逐梁医生是不是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止痛药? 本片最大的败笔就是熊顿真实内心呈现的缺失!影片中,她那个打拳的好朋友说了一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为人道者不足一二。”这话是绝对的真理。我想,现实生活中的熊顿她不过是提炼了痛苦生活中的欢乐桥段画成了漫画,这是她分散自己注意力的方式之一。而一个病人在与他人交流时的状态和言语也都是尽量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一个人时,或者说一个人思索的时候,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呢?毕竟生病是只能一个人承受的痛苦,不能为外人道。所以,这份内心独白表现的欠缺使影片中熊顿的这个人物形象显得不够丰满。恰如没有阴影的球体永远立体不起来。影片关于她自己的独白或想象可能已经糅合在一次次所谓的“白日梦”中了。但如果我能看到一个独处时害怕的、发抖的、甚至谩骂老天的熊顿,这些之后她真正面对当下的状况,开始阳光积极面对病情,那么我会认为她是个坚强的斗士。而一个没有任何过程直接切换到给他人讲大道理“上帝给我们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目的的”的病人,这点恕我不能赞同。 问题二:童话的世界不需要钱吗? 通篇充满了糖果色,几乎每10分钟就会切换到一个假象空间,影片呈现出的童话色彩非常浓厚,而这也是目前小妞电影的特质。面对一个感性的漫画家,她的世界自然是充满丰富想象的,那么大屏幕所展现的就更要淋淋尽致。所以,观众所看到的病痛被压制到最低限度,整部影片都充满了阳光的样色。当然,这就是本片的风格,要是想更写实,直接让贾樟柯来导演就好了。风格如此,那么不便吐槽。唯一令我纠结的地方是:本片没有任何关于金钱的显露。 人倒是说“三分钱难倒英雄汉”,可见金钱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点不禁让我想起了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两个人的武侠世界。可以说,在前者的武侠世界中,几乎是看不到钱的,仿佛行走江湖根本不用银子,大侠们只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天黑了就打尖住店,走累了就能随手牵到一匹汗血宝马。然而现实不是这样的,在古龙的世界里,就充满了太多的苦兮兮的浪子。其实,真正的武侠世界或许也和《东邪西毒》里一样,欧阳锋也是要开杀人中介赚钱的,而洪七公也会饿的在墙角蜷缩罢了。 如此推断,其实本片营造的是一个金庸的世界。关于如何让肿瘤君滚蛋的问题,一切都聚焦于精神层面和个人奋斗,而完全没有其他住院费、医疗费等等的体现了。(唯一一次老乡送来毛豆的治病钱,梁医生也没有收)但其实作为一个早已得了晚期穷癌的我来说,得肿瘤重中之重考虑的就是money!就算现在有医疗保险等等,但某些费用是不能报销的,那么这一部分其实是一大笔钱。而后,在治病过程中,如果我要完成自己的“遗愿清单”,难道不也需要钱吗?于是乎,一个严峻的问题出现了:钱该如何分配。 按照我个人的想象,如果得了绝症,有几个问题要考虑:治不治、怎么治、治到什么程度?玩不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那基本就是钱的分配问题了。一个人和一家的经济状况是有限的。拿出多少钱来治病或让你完成自己的“清单”是需要考虑的,就算父母骄纵,自己也要想明白凡事有个限度,起码走了之后还可以给父母留下点钱。但我们首先先说治病。现在人最怕什么?一是打官司,二是看病。因为这两个可以说是无底洞。花多少钱去治?用全部家当?还是用了之后借钱去添这个无底洞?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同理,用多少钱去完成“遗愿”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影片在这方面没有表现,这其实应该是每个生病的人每个生病的家庭的一个必然的心理会打的算盘。所以,不论你在荧幕上看到了多么潇洒的旅游还是站在山顶上呼喊,其实那不是真的。当然了,这或许也不过就是影片的艺术加工而已吧。 问题三:经历过死亡就可以指导别人人生了? 还记得影片结尾,熊顿用一段自拍的视频作为告别会上的留言,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调皮地说:“我是我们所有人当中唯一一个跟死神亲密接触过的人。所以我现在,有权指点你们的人生了。”不知你对这段话作何感想,但我觉得,任何妄图指点他人人生的想法都是可笑的。 人生经验嘛,你说人家听,但人家能不能听进去,听进去了能不能改变,这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有些经历是自己不去经历之后,任别人怎么说都不会相信的,就算相信了感触也没有那么深,自然也不会改变什么。人生观世界观是那么容易颠覆的吗?当然不是!就好比影片中熊顿为艾米抱不平,去她的公司骂公司老总,但终究艾米还是要在这个公司工作的,如此一来恰是帮了倒忙。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衡量标准去衡量他人。就算他人再辛苦、再抱怨、再哭诉,只要他没有行动去改变,那就证明还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你如果真的把他的那些当真了,那你就是最大的傻瓜。 说句不好听的,当你不断唠叨着让别人好好吃饭,多加锻炼,对方是不会听到耳朵里的,只有他本人生过病,难受了才会有所收敛,但这也不能保证人家好了伤疤忘了疼,病好之后依旧我行我素。这还是身边的“指导”刺激。如果将刺激辐射到影片对观众呢?其作用更是微乎其微了。 最后,关于人生倒计时,“要珍惜、抓紧有限的时间燥起来”这回事儿,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去做了。人生里,不会有“拿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去活”的现实。因为,基于人的欲望和能力的落差,人会不断拥有无法完成的愿望,但人生中更悲哀的事是什么呢?是“人活着,钱没了”,简言之,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最后期限,你永远会为自己的明天留一条无论经济还是人情上的后路。那么而今你所能做的就是,争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去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但也仅此而已了。 啰嗦了这么多,我想呢,熊顿本人画的关于她病情的励志漫画,其实就是她苦涩战斗过程中的一粒粒甜美的糖块。她记录下来,为自己打气,也为其他病友打气。因为现实太苦,所以在精神层面才要充满美好和甜蜜。但坐在大屏幕前的你我,其实都应该穿过这些糖果色,再去用心品味一下背后的苦涩。 写在后面的话: 在上映当天看了这部电影,至于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开始动笔,原因很简单:需要思考的很多。在大量的好评、感动、欢笑、泪水和敬佩面前,我不以为然。所以这篇影评并非褒奖而是说一些不同的观点,不喜者请绕行。就事论事,观影论影,此篇影评仅仅限于影片内容的评论,故而如果谁在评论里牵扯到影片原型之类的,那真是扯远了。 2015年8月21日14时12分
comment183
avatar
“票房女王“白百何距离全智贤有多远?今年的暑期档属于白百何。用她的一句广告词来形容就是“行家啊!“ 谁也没想到中国国产电影票房保卫战的重任落到了这个小女子身上。目前她出演的《捉妖记》和《滚蛋吧,肿瘤君》花开两支,芬芳正浓。作为“国产片保护月里”收尾的一部大片,《滚蛋吧,肿瘤君》给人带来了不少惊喜。整部电影虽有遗憾,但亮点很多。 一、 《滚蛋吧,肿瘤君》与《我的野蛮女友》有很多相似之处 《滚蛋吧,肿瘤君》是根据熊顿的原著漫画改编的,熊顿乐观抗癌的精神曾经感动了无数网友,可惜电影尚未完成,熊顿就离开了人世,让人唏嘘。可以说这是一个很精彩的IP,在熊顿的漫画里一个个人物形象被刻画的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她的漫画虽然简单但是有很强的画面感。 整部电影的风格以及原著改编过程都让人想起了当年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我的野蛮女友》也是改编自网络小说,导演郭在容因此一举成名,获得了第39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我的野蛮女友》的原著我看过,就像熊顿的漫画一样,显得比较杂乱和随心所欲。但是经过导演改编的电影却赋予了比原著小说更多的内涵以及故事性。 《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韩延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我的野蛮女友》的影响,其中有一些画面甚至都模仿了《我的野蛮女友》。韩延导演对原著漫画的改编也是很成功的。他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突出了主线,让整个故事显得比较紧凑。譬如故事中增加了四位“闺蜜“的戏份,丰满了熊顿和梁医生的情感故事。泪点设置也很完美,爸爸去超市买薯片、熊顿躺在妈妈怀里飙泪以及最后葬礼上的自制视频等“虐心”设计,让人无法不落泪。 导演对原著改编的手法就是着重刻画了小伙伴之间的“笑点”,而删掉了原著中父母身上的幽默属性,让他们全力演绎“泪点”。另外电影中增加的熊顿和吴彦祖扮演的梁医生之间的情感戏也是重要的故事线,它承载了很多深刻的生活寓意。 电影中的三条情感线:友情、爱情、亲情,清晰而又丰满。 另外电影中还有很多网络时尚元素,像模仿了美剧《行尸走肉》以及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等经典人物和桥段。应该说从原著的精彩程度以及导演对原著的改编都让《滚蛋吧,肿瘤君》具备了和《我的野蛮女友》同样成为经典电影的潜质。可惜的是,它最终没有达到《我的野蛮女友》的高度,他们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二、 《滚蛋吧,肿瘤君》与《我的野蛮女友》的差距在哪里 综合来看,演员的演技是整部电影最致命的地方,特别是配角演员的苍白。这导致电影前半部分的友情戏份上的极度“弱化”,让整部电影显得头轻脚重。 主演白百何和全智贤身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俩人都是靠一部经典的电影出名,然后在一段时间内角色相对雷同。譬如全智贤在出演了《我的野蛮女友》之后基本全都是那种“野蛮女友”特质的,但是她一直在尝试突破。《雏菊》又回归到文艺角色,《雪花秘扇》也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全智贤。后期《来自星星的你》虽然又回归到“野蛮女友“,但是明显感觉脱胎换骨,显得霸气十足。 白百合也是从《失恋三十三天》成名之后,基本成了“二货“兼“绝症专业户“的代言人。她的表演也越来越套路化,不管是在《捉妖记》里还是《滚蛋吧,肿瘤君》或者是某口香糖广告,基本都是她的本色演出,演技上很少有突破,让人有点审美疲劳。 而在电影中前半部分,一群不会演戏的配角,不但连累了整部电影,同时也害苦了白百何。除了偶尔的搞笑台词之外,整个群体的生硬演技让人有点无法忍受。这就是导演选演员的眼光以及对演员的调教能力了。而到了后半部分,随着扮演熊顿父母的两位老艺术家刘莉莉和李建义的加入立刻让整部电影焕发了生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最好的白百何。特别是白百何跟饰演母亲的刘莉莉躺在床上那一段飙泪戏,完全真情流露,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最好的白百何。用金星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完美!“ 而反观《我的野蛮女友》除了全智贤和车太贤的精彩演出,其他的一群配角个个让人过目难忘,整体的高质量表演让整部电影成为了经典。除了演员的因素之外,《我的野蛮女友》中的很多“彩蛋”设计也是《滚蛋吧,肿瘤君》所没有的。 我们从这两部同类型电影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到中韩电影之间的差距。而现在的白百何还不是一个能独立撑场面的大明星,她的演技受周围人的影响很大,跟全智贤的差距也很大。 不知道对于我这样的评价,白百何会不会一脸不屑的说:“是你牙齿不好把,大叔。“ 凭借着《失恋三十三天》、《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的高票房,以及紧随其后的《恋爱中的城市》,白百何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女王”。
comment214
影片资料
电影原声
7首
中二少女养花记(主题曲)
白百何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18,516
首周票房(万)
51,045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