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暗杀
暗杀海报封面图

暗杀

암살
剧情 / 犯罪 / 历史
2015-09-17中国大陆上映 / 140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购票评分
向右箭头
8.8评分人数<200
简介

《暗杀》以1930年代的上海与京城府( 首尔)为故事背景,韩国笼罩在日本统治的阴影下,与此同时,很多韩国抵抗活动以中国为据点以躲避日本当局。1933年的上海,一个暗杀日本指挥官的秘密命令交由 安沃允( 全智贤 饰) 执行,她是个已经被判处死刑的一流狙击手。为了这个任务,为临时政府工作的特工 廉硕晋( 李政宰 饰) 从监狱里解救了安玉允和她的同伴。但与此同时这个重大计划被一个内部间谍和职业杀手泄露给了日本当局,夏威夷·皮斯托( 河正宇 饰)因此被雇佣去除掉安玉允。而暗杀小组抵达韩国时对职业杀手的追击毫不知情。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九一八推荐个抗日好电影九一八推荐个抗日好电影,不是国产,所以不怎么雷。韩国影片《暗杀》,昨晚看的,庆幸是影院里见,对得起主创。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反日暗杀史略,与我以往阅读多有印证。全智贤说汉语动人,抡机枪更动人。多年后再见李政宰,有点枭雄气了。河正宇太飒也太彪。有棱角的电影,有温度的银幕,有劲儿的他们。 要好好推荐韩国电影《暗杀》,近期最酸爽的观影体验。两千年第一次去上海,就去马当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致敬。犹记那里墙上题字:“杀生报国”。这回电影里看到临时政府据点里的“良心建国”四字,也是如睹旧物。全片专讲《暗杀》,但有所不为,如台词所言:“就当我们的子弹是长了眼睛的吧。” 韩国人拍的《暗杀》,里面其实还藏了另外一个好题材:《杀父联盟》。八个亲日派韩人,到日本接受男爵之封,他们的子女立誓组成杀父联盟,易父而杀。。。当年朝鲜电影《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没有回来的历史》(外交使节李俊求援无效自尽殉国事)都教育过我,这回的《暗杀》重新让我找到些许燃点。 《暗杀》里看到白川金九先生。先生一代人杰,在上海策划袭击,尹奉吉烈士一炸功成,他流亡嘉兴,被船娘掩护。先生自传国内有出版,可读。最难忘日寇投降,他作为流亡政府首脑要归国,但派别林立,各有后台,谁能容他?他给送别同志留下的墨宝是“以不变应不变”,其后果然遇刺,国民葬。六字无尽悲慨! 昨夜在昆明二刷《暗杀》,依然很投入。全智贤的破损眼镜平添许多温柔,李政宰最后那段肚腩戏略突兀但还是有看头。河正宇枪战时勇救全智贤当然帅,初见时教没喝过咖啡的她怎么加糖,更帅,且亲昵温柔。速射炮说:“好久没听音乐了,人生变得艰难了。”嗯,我们也不常看到好电影,我们的人生也是艰难的。 2015年9月19日 发布于微博
comment13
avatar
暗杀:悲情浪漫主义的抗日“神”剧由全智贤、河正宇和李政宰主演的《暗杀》犹如一针强心剂,给被国产抗日神剧不断刷新智商下限的观众打开了新的视野。在商业嗅觉异常灵敏的导演崔东勋的料理下,这部主题沉重的作品延续了他一贯格局大、人物多,剧作结构复杂,多重情节线并行却始终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角色各自魅力鲜明、性情独特的导演风格,演绎出了别样的“抗日神剧”。 与过度渲染细节奇巧的国产“抗日神剧”相比,《暗杀》之神在于剧情结构之“神”,角色魅力之“神”和故事寓意之“神”。在故事剧情框架来看,《暗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式的戏剧性结构制造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影片前半部分如悬疑片般展开各个角色破朔迷离的关系,双重身份的间谍、亦正亦邪的职业杀手、成长命运截然不同的双胞胎姐妹,当所有角色的故事线索交汇至一起,一张有关独立军成员、韩国临时政府要员和职业杀手三方之间互为关联互为牵制的关系网使得故事发展走向了不可预料的发展。 除了剧情结构的精巧设置,《暗杀》在对于历史重塑与人性拷问同样是发人深省。国难毫无疑问是面拷问人性的镜子,有利欲熏心者利用它升官发财,即使是杀妻杀女也丝毫不手软;有身负国恨家仇者,搭上自己年轻短暂的生命也无所畏惧。而在是导演崔东勋的镜头之下,角色的设计往往是对于人性两面、好坏丑怪多元多向化的凸显。身为特工的廉锡镇,身为雇佣杀手的夏威夷·皮斯托,包括身为新兴武官学校最后一名学员的“速射炮”也是如此,他们都在历史的洪流面前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以个体的命运走势映射出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进程。《暗杀》用这样扎实的剧本、精彩的剧情和演技派演员的集体参与,彰显了韩国商业大片在各方面技高一筹的水准。 这部讲述了家恨国仇与信义相背中,巾帼不让须眉却无法守护爱情的故事充满了悲情的浪漫主义色彩,河正宇饰演的带着轻佻、浪漫味道的夏威夷·皮斯托和全智贤兼具坚韧与柔弱的安玉允的感情戏隐忍感人。没有大段的告白与修饰,只是浅浅的一吻便胜过了千言万语。最后未完成的约定,更成为了无比痛心的结局,似是没有开始便已结局。谁也无法左右命运之手的安排,就像最后双面间谍在面前“除奸”的死亡恐惧面前发出了“我没想到会解放”的绝望一般。影片最终还是选择落脚在了正义从未缺席的视角上,也算是给这个悲情的故事一个完满的交代。(微信公众号:nljmshow)
comment21
avatar
《暗杀》:每一拳都有力,每一枪都致命其实这部电影在韩国上映之后我就已经开始关注,起初倒不是因为对内容感兴趣或是喜欢其中的演员,毕竟对韩国影视了解不深而且还略微眼盲的我除了主演之一全智贤之外一律不认识(我表示惭愧),吸引我注意的是《暗杀》在韩国票房上的势如破竹,千万级观影人数把票房直接带入韩国影史前十名,让这部影片当之无愧成为了韩国年度级电影,甚至还创造了中国大陆引进韩国电影的最短时间记录。 不过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表现不太如意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同期上映和其竞争的对手包括了《碟中谍5》《像素大战》等国人大爱的科幻和动作题材。我在电影院的那场上座率并不算高,其中我旁边的几个人从广告开始就一直聊天。不过就在影片仅仅开始不到十分钟,她们就安静了下来,之后其余人的反应我也无暇顾及,因为我必须承认身为一个商业电影爱好者我已经被这部韩国电影完完全全的征服了。不过在激动逐渐平息之后我也产生了不少的疑问,因为看的比较晚,所以网上的影评已经非常多了,我发现他们有许多在题目中强调了这部“抗日”题材的影片对中国广大雷剧和主旋律大片的“打脸”意义,看完全片后我也比较认同这一点,究竟为什么一部所谓“主旋律”的献礼电影能被韩国拍得如此精彩,尤其是在剧情中某些设定已经被国人用烂之后的情况下。 首先抛开故事不说,“主旋律”电影似乎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概念,在国外的电影体制中,尤其是一些美国大片也经常被国人扣上了“美国主旋律”的帽子,其实根本没有这种意淫出来的定律,不是你带着枷锁,就想当然的认为所有人都绑着镣铐,国外电影中主旋律大多是由导演和编剧的个人意见而产生,是由于为了和军方更好地合作等多重原因作用的结果。而“主旋律”电影在国内似乎又总是一种让人想爱但又怎么也爱不起来的感觉,对于导演和观众来说都是如此,有时导演更惨于观众被无情的夹在有关部门的要求和观众的口味之间,尴尬至极。被几乎倾尽全力的《建国大业》就可以看出,即使已经有着中国电影史上不敢说后无来者但也属前无古人的强大阵容也掩盖不了其平庸的本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建国大业》这些电影一步一步的扼杀着大制作的主旋律,以至于今年备受争议的献礼电影《百团大战》要靠着政令来博取票房,尽管几亿的数字摆在那里,但其背后的故事大家心知肚明,而再看看没有政令扶植的另一部主旋律电影《开罗会议》的下场我们便大致了解了主旋律的尴尬。 其实“主旋律”大多无非就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尤其是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题材,是绝佳的机会去展现先烈们成功的不易以及为了后代所作出的牺牲。《暗杀》的剧情也这定位在这一大背景下,讲述了属于韩国的抗日“神剧”,简略来说就是发生在1933年由韩国独立军狙击手安沃允带领的暗杀小组对其父卖国贼康寅国以及日本军官川口发动刺杀行动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愣是被拍出了在我看来比碟中谍还要“碟中谍”的感觉。影片的一大高明之处就是导演崔东勋知道如何去把握题材本身的性质和商业元素之间的平衡,激烈的枪战场面,紧凑的剧情,一切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应该有的元素都包含在《暗杀》之中,从故事的结构上更像是一部和好莱坞大片平起平坐的商业作品,反而所谓的“主旋律”在片中其实难寻踪迹,基本都是通过融入历史背景和真实人物混杂的架空主角们来表现这些精神。 尽管影片的主要人物大多为虚构,但是也有原型可循,而仅仅通过故事和人物来还原出历史的厚重感还是不够的。影片在许多细节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在布景方面,剧组为了尽可能的增加真实感专门来到了上海的车墩影视基地,为观众呈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与京城这两个故事主要发生地点。而为了服装也贴近历史,剧组也花重金制作了4500套年代不同风格不同的中韩服饰,为影片的整体效果增加了不少分。 对于全智贤这个演员之前最多的了解也仅仅是通过《来自星星的你》,而在本片中我看到了全智贤演技的真正实力,不夸张的说那些本来属于男人的风头全被她毫无违和感的抢走了,全智贤将这个孤独的暗杀者安沃允诠释的异常到位,更令人惊喜的是她还在片中挑战一人分饰两角,在扮演独立军狙击手的同时还扮演了风格全然不同的孪生姐姐美津子,尽管出场时间不多便倒霉的领了便当,不过这一没有被作为噱头大肆宣传的安排还是很有惊喜的,尤其是在自己和自己演对手戏的时候,表演令人信服。听说导演为了让观众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安沃允这个角色身上而不是全智贤的外貌,而且也是角色本身设定的需要,所以基本除了婚礼的剧情需要基本是素颜出镜,不过从个人感受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依然是美的一塌糊涂,多了几分英姿飒爽的英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不是我胡乱比较,真的比某位有天资爱自毁的女神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之所以觉得和好莱坞大片多少有些相似有一定原因是影片在人物结构上的安排,暗杀小组的成员基本都从各地的监狱而来,每个人都有一段黑历史,很显然抓住了观众对反式英雄喜爱的特点,但成员又都各有所长,性格分明,《天龙特攻队》《赫拉克勒斯》《速度与激情》等一类影片尽管题材和故事背景年代都各有差异,不过大多也都是如此塑造一个团队。当然这些还不够,《暗杀》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导演在塑造每一个角色时都不含糊,“速射炮”,黄德三等配角尽管戏份不如主角,但只要出场就是亮点频频,而夏威夷•皮斯托的管家波马德带着呆萌呆萌的卷胡子更是成为了全片的笑料担当,每当剧情开始过分严肃或者略显平淡时波马德总会用他的妙语连珠来缓和气氛。人物塑造成功的另外一点就是影片不断的用一些细节来强化角色的性格特色,使其不再是高大全的模版人物,更加的贴近人性本身,从而拉近角色与观众的距离。例如赵震雄饰演的“速射炮”并不是为了什么民族大义而参加行动,武官学院毕业的他开口就向前来招募他的独立军长官谈报酬,再比如夏威夷•皮斯托和波马德一开始只是为了钱而杀人,尽管夏威夷知道真相后倒戈安沃允一边,但直到最后一句话波马德也仍然以3000块的悬赏金来称呼安沃允,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让这个这个角色更有意思。总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才有趣才是王道。 对于反派塑造的成功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功异常重要的一步,坏人不是脸谱式的坏,关于廉硕晋为何会从一个独立军的战士变成了日本人忠实的走狗影片也有了大致说明,虽然影片不能像《勇敢的心》那样用七十多集的时间来讲述一个人从战斗英雄变成头号汉奸的详细过程,但《暗杀》至少让一个人坏的有理可循。李政宰用精湛的演技将一个走狗的险恶面目还原了出来,派出暗杀小组的同时又派人杀掉小组成员,角色的双面性讽刺性十足。 而康寅国的心狠手辣同样在表演上值得称赞,尽管口口声声为了自己的家人而不得已投靠日本,但却亲自下令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在多年之后遇到当年失踪的女孩儿第一反映也是斩草除根,开枪时毫不犹豫,这与已经在生生死死中变得麻木的安沃允面对亲生父亲却依然开不了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知道了自己亲手错杀了一手拉扯大的女儿后,他也是毫无悔改之意,而是假装道歉来拖延时间寻找机会反攻一击,诠释了一个人性尽失的韩奸形象。川口所代表的日本人的残忍,也仅仅通过一个射杀小女孩儿的镜头来完成,极富冲击力。 概括来说,《暗杀》的每一拳都是有力的,每一枪都是致命的,我们可以从反派身上看到和正派一样的角色质感,不论敌我双方,谁都没有光环,死亡随时可能来袭,爆炸和枪声突如其来。反观中国,除了《亮剑》《集结号》等经典作品之外,大多数涉及日本人的影视剧都有丑化敌人的做法。 影片的主要意义就是来借此纪念那些为祖国大业努力过或是牺牲的无名英雄。通过安沃允等人表现了这些英雄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比如安沃允这个角色,生命中大多被背叛和孤独所笼罩,那是仇恨之火也烧不尽的黑暗。先是遭到了自己亲生父亲的背叛,母亲被害身亡,而在独立军也因为一些原因射杀了长官,被为之所奋斗的组织判下了死刑,之后执行任务又被上司廉硕晋背叛,尽管最后那段时光让她在暗杀小组中和夏威夷等人身上找到了一丝温暖,但也是转瞬即逝,命运再次夺走了她的一切,频繁的生死让这位神射手心中只有任务,下一个目标才是永恒的存在,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在十多年之后她再次出现完成了当年的暗杀任务,同时呼应了影片的主题“暗杀”。 如果说缺点的话,那就是影片里出现了这一类题材怎么也躲不开的不死问题,夏威夷尽管没有活到最后,但在临死前却有一种好像编剧在说“不给敌人一刀你中多少枪也不许死”的感觉,另外就是全智贤饰演的双胞胎问题,即使两个人很像,可一个人环境艰苦终日战斗,另一人在温室中长大,从行为习惯到肤色,体格等都应该有着明显的差别,冒充对方理论上讲根本不可能,不过依然是瑕不掩瑜。 总而言之,《暗杀》让我重新认识了韩国电影,爽翻了的同时也深感这位邻居带来的不小的压力。时间富裕的话其实是可以考虑二刷的哦。
comment39
影片资料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2,493
首周票房(万)
4,687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