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危楼愚夫
危楼愚夫海报封面图

危楼愚夫

Дурак
看过看过
logo猫眼综合评分
8.0
星星星星星
简介

房管处技术员迪马·尼基丁善良好学。一天晚上,同事在维修一栋陈年旧楼水管爆裂时向他求助,迪马·尼基丁一眼看出水管爆裂是由于大楼整体结构移位,并在楼体外相应位置找到了裂痕,肉眼可见,触目惊心。迪马·尼基丁到家后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用自学的知识分析危楼后发现,大事不好,房子要倒。于是他连夜辗转找到正在庆生的女市长尼娜说明情况。在官员们的质疑之中,消防局长和城建负责人带回了勘察结论:危楼随时会倒。尼娜坐不住了,修楼的预算早已被各个利益集团贪污瓜分,800条人命一旦随着楼倒消失,追责就会摆上桌面。她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立即疏散住户,找钱妥善安置。但是地产商明说安置不了这 800名住户,贪污的修楼预算有的已经给了更高层官员,吐不出来了。她的幕僚博加索夫指出第二条路,不管那800人的死活,而是干掉有直接责任的建委主任和消防局长。楼塌了,就说他们贪污畏罪失踪。尼娜选了第二条,连带迪马·尼基丁也成了灭口对象。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行私刑的警察放了他一马,让他从这个城市消失。午夜的大街,迪马·尼基丁亡命的时候路过危楼,他做了一个决定,让家人逃离,自己疏散这800人。清冷的早晨,一群人围在危楼之前,但是楼没塌,有人开始抱怨季马打扰了他们的生活,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把迪马·尼基丁围殴到半死,最后,800个人再回危楼 。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长评
avatar
一个人的认真和整个世界的冷漠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现实的剧情片。一直不太了解邻国俄罗斯政治,因此不太敢说这部电影是真实反映事实本身。但只想说,当俄罗斯人敢于如此彻底地自黑,实在是感人。 一来因为受美国电影的冲击,俄罗斯本国的电影一直因为成本太高而导致没有市场;二来是俄罗斯国产电影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过于好莱坞化,使当地的上映的电影无论是美学会是价值观都受到美式主义的影响。这部《危机愚夫》,其实也很好莱坞化,是最简单直接不过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设定。一个傻子技术工人的执着天真,自以为可以光靠只身的力量就可以说服与之关联的所有人。有着如同《利维坦》一般的精神内壳,但避免了过于冷静的观感,增加了不仅仅是戏剧性,还增加了娱乐性。 电影的叙事手法只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当俄罗斯观众逐渐对美国式的价值观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导演选择就视觉放到自己身边的一角。就是透过这一角,去观察整个国度的生态。当一部电影放弃使用炫技的视觉特效,观众自然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的主题表达上。 一道墙壁外围的裂痕引发的政治危机,一个真诚执着的白痴遇上一群无知愚蠢的白痴,单纯在剧情上就有着一种兼具讽刺的夸张戏剧性的气质。虽然剧情上处理不算完美,人物情节不太自然,但一部电影如此直白,无加修饰地去折现这个地方乃至整个民族的劣根,真实得令人乍舌。 政治话题永远都是被动的敏感题材,但人性的探究不是。一条从地下延伸到楼顶的裂缝如同腐败的政府一样根深蒂固。俄罗斯电影总是给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不管所表达的是什么。无论是《愚人屋》、《莫洛赫》和这部《危楼愚夫》都给我一种带有俄罗斯本土“壮汉柔情”的特征。虽然对于眼前这部电影,所有的视觉带来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说不上是导演的本事,但绝对称得上是创作者的用心。将个别例子的境遇延伸到整个社会的状态,人类的阴暗面与现实社会的大致氛围相互缠绕。没有呆板生硬的说教的同时,却有取材于政治却高于政治的抽离感。 一个社会的进步除了完善公正的司法体制,还有保持制度活力的普通市民。电影中存在着这样一句引人反省的台词“像猪一样活着,就会像猪一样死去。”陈腐的官僚统治,互相包庇,滥用私刑这些固然可怕,但愚昧无知的普通群众也是导致这些贪官污吏只手遮天的一大原因。 一个人的认真和整个世界的冷漠是电影最赤裸的声讨。当那位技术工人选择靠自己的个人力量去阻止悲惨的发生的时候,结果只是换来一顿毒打。作为观众的你,是感叹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很渺小,或者谴责政府罔顾生命危机,还是对不知觉醒的人们的失望呢。 影片最后用一个“上帝之眼”的镜头去俯视地面上这堆不争气的骚动人群,用一种最至高无上的方式去审视地上发生的一切。即使电影最后没有给出答案,但足已完成它的使命。 楼没有倒下?
comment0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