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大明劫
大明劫海报封面图

大明劫

Fall Of Ming DYnasty
剧情 / 古装 / 历史
2013-10-25中国大陆上映 / 109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购票评分
向右箭头
7.6评分人数<200
简介

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全国笼罩瘟疫的恐怖阴影下。同时,明朝江山内忧外患,外有李自成攻打开封,内有全国瘟疫横行。崇祯皇帝(余少群饰)万不得已将关在死牢内的孙传庭(戴立忍饰)将军释放出来,带兵攻打李自成。可是全国瘟疫横行,身强力壮的士兵纷纷病倒,几天就不治身亡。军营里面的运尸车一趟一趟的将将士们的尸体运走。江湖游医吴又可(冯远征 饰)临危受命,大胆提出对《伤寒论》的质疑,提出自创一套的祛病方法,创立《瘟疫论》。大明江山的腐朽已到了不可医治的程度,即使有再好的将领,再医术高明的医生也无法挽回大明朝的去势!大明劫,劫数难逃!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大明劫》——崩塌的大明王朝与历史的现实意义隋唐宋,元明清。王朝更迭原本是一家一姓的此起彼伏,却每每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输的是夏桀商纣遗臭万年,赢的是唐宗宋祖流芳千古。但每每也是这种时期,才有着将星云集、高潮迭起的惊心动魄,才会迎来又一轮的文治盛世、国泰民安。 而这些大时代,也向来是后世所津津乐道的题材,它们化身小说、戏剧、话本、演义,在文学家和民众间口口流传,生生不息。而在现代,又化作无数影视作品所钟爱的题材。 但比起秦汉、三国、隋唐,明清之交似乎在文艺上的表演并不出彩。或许是外族打败汉人的剧本容易伤害我们的脆弱民族心,又或许是缺少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将良相,却又有太多让人切齿的汉奸卖国贼。总而言之,除开个别以满清入关为视角的作品外,难觅此类作品踪影。 但《大明劫》偏偏不信这个邪,其结果是口碑飘红,票房却真的成了劫数。 导演王竞本职是北影副教授,作品不多却颇有经典。特别是一部《万箭穿心》,道尽时代沧桑下的小人物悲歌。此番摇身一变,将目光放到三四百年前的动荡时代,乍一看似乎跨度颇大,其实内里却不过是一体两面。所谓“忧其民”与“忧其君”,不过视角不同,反映的都是王竞这位颇具知识分子情怀的导演的思考,也显示了这样一位“学院派”与同样以独立电影起家的贾樟柯、王小帅甚至宁浩等“原生态”导演的不同。 作为古装战争题材,本片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在场面上下功夫,抛去票房上的考虑,仅仅是还原真实性的需求,也会让一般创作者着力打造机场硝烟弥漫、血腥刺激的战争。而王竞在本片中却似乎刻意回避了这样的画面,除开开篇对开封战场的寥寥数笔,几乎整个故事都将舞台集中在了潼关的军营之中,描述着大战来临前的厉兵秣马。 本片票房的惨败,或许不乏此种原因。 但在看似简单的留白之后,导演却用流畅叙事和奇峰突起的种种细节,手术刀般为观众剖析着一个巨大王朝如何千疮百孔、行将就木。这短短一百分钟,如同一篇历史专著,将末世的诸生乱象淋漓展现无遗。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大明之糜烂,从朱元璋那一整套政策便扎了根,大老粗的明太祖偏偏是个制度控,妄图以一己之力定下万年不易的祖宗成法和江山永固,而其中许多罔顾经济规律和人性根本的胡来之举,让大明这棵参天大树一点点从根处腐烂,哪怕是期间那么几十年的盛世,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电影中主要着墨的,是豪强土地兼并,官绅勾结,其实背后,是朱元璋发明军户和屯田制度。藏兵于民原本是个很好的设想,不费国家粮饷更是看似两全其美。但事实上,不但极损士气,长此以往,更是难以寻找可战之军、可用之粮。所以从戚继光开始,明朝后期的名将们基本上用的都是自募军队,真正军户,早已沦为与农民无二的账面战力,万无一用。明朝后期军事上的羸弱,不能不说是烂在了根上。对此,钱穆先生的大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黄仁宇先生以《万历十五年》为代表的数本著作中,都有颇为一针见血的分析,有兴趣的读者自可寻来阅读。 而军队的军阀化和中央军战斗力缺失则几乎是每一个王朝末日前的必有景象。汉末群雄并起,唐末藩镇之乱,无不如此。但明朝的特殊,在于甚至连军阀们也如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孩童,任由此起彼伏的农民军玩弄于鼓掌之中。偏生还彼此嫌隙,甚至养寇自重,偌大的一个王朝,就这么忘在一群乌合之众手中。 当然,当时明朝还有最后的一支精兵,可惜远在关外,被满清所牢牢牵制,对于关内之势,实在束手无策。 有了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下属,哪怕孙传庭再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闯军的全民战争。更何况,他还只是个投笔从戎的书生。 在今天看来,孙传庭率数千军马抵抗闯军,像是飞蛾扑火与以卵击石,但在当时,却是一次扶大厦于将倾的尝试,一次救亡图存的最后机会。但他外有缺粮缺饷之困,又遭瘟疫流传之灾,内有刚愎自用的崇祯胡乱指挥,其败亡的结局,也就命中注定了。 电影采用了一种反高潮的叙事方法,从出征到阵亡,只用了一个镜头的切换,而战场上的尸横片野又与吴又可的新书蒙太奇展示。这其中的留白颇值得品味,展现出导演偏向现实主义的独特艺术观。 虽然本片的主要线索集中在明末官军与闯军的一场战役,但更多的笔墨却放在了曾为御医院医官,却自愿江湖行医的吴又可身上。事实上,电影中的孙传庭和吴又可形成一种互文关系。孙传庭斩恶军、杀劣绅、处死失职手下,杀伐果断,毫不留情,而吴又可行医用药剑走偏锋,驱虎赶狼,虽然医道军道不尽相同,但也算是颇有担当的人物。但终于,一个马革裹尸,身死国灭,只留下“传庭死而大明忘”的丹青结语,而另一个相比而言虽是小小人物,却留下不朽医书,光照后世。他们的生命孰轻孰重,又有谁说得清楚呢? 其实吴又可虽然却有其人,却是一直生活在苏杭一代,与孙传庭抗闯毫无关系。导演将二者放在一起,明显是用“戏说”的手法,构建起自己宏大历史观下的主题表达。但除了主要人物的“拉郎配”以外,电影中对历史细节的还原颇让人感动,也是国产历史影视里难得的良心之作。从服饰到建筑,再到明军所使用的火器,创作者精心制作的道具和布景真实得让人感动,而这种尊重历史的精神,也是现在太多的影视从业者们最为缺乏的东西。 王竞的几部作品虽然都在专业人士和影评人中获得了较高好评,但他的缺点也同样显而易见,那就是对于作品主题关怀和人文气息的把握,远远高于对镜头语言和视听技巧的运用,再加上宏大场面的缺失,这一锅营养丰富的汤,口味却难免清淡了些,习惯了重口的观众不买账,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历史题材,特别是严肃历史题材另一个难拍之处,在于难免有与现实政治联想之嫌,审查时很难做到政治上的绝对正确。对于创作者而言,无论是否有以古论今的企图,都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若失了以史为鉴的作用,历史就变成了任人打扮和娱乐的小姑娘,而我们就成了杜牧笔下“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的后人了。 一切历史都是近代史,这才是所有历史题材应有的主题吧。
comment1
avatar
《大明劫》:“钦点”英雄惺惺相惜电影《万剑穿心》《我是植物人》都是王竞导演的作品,并都是现实题材,这让很多人给他贴上了“现实题材导演”的标签。《大明劫》不同于常见的古装片是一段真实的明朝史,而非同与其他影片戏说历史、演绎历史,而是真实还原那段历史,从这个角度说,该片还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大明劫》讲述的是明朝晚期,瘟疫横行、战乱不断。军队纷纷染上怪病,对于仅存的“剿闯”军队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又因疾病的传染,老百姓的生活也苦不堪言,整个社会陷入了岌岌可危之中。展现了外寇侵袭、瘟疫横行的明朝,举国陷入混乱恐慌之中;大将孙传庭孤胆奋战,誓死保卫明朝领土,另一方面名医吴又可用医者仁心对抗瘟疫,两位英雄在乱世中用不同方式挽救每一个生命,捍卫大明江山。自古英雄总是惺惺相惜,大将孙传庭和“游医”吴又可两位“英雄”在乱世相识,虽不同境遇但都是不同领域的大英雄。 该片区别于其他古装戏,虽然是取材于历史故事,但并不像当下流行的“戏说历史”“演绎历史”之类的“娱乐”性作品,而是侧重于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还原明末时的种种乱世现实。明朝遭遇“闯贼”面临危机束手无策,皇上启用打入死牢的大将孙传庭剿闯,这都是实据可查的。如他在军中斩杀飞扬跋扈的贺人龙,是实有其事,又如他所目睹到的边关守兵的简陋武器、贪污现象等,也都是真实存在的。 导演王竞在影片中着重抒写两位“钦点”英雄,作为崇祯皇帝钦点的孙传庭将军与作为民间游医代表的吴又可,前者曾经的沙场良将,而《明史》也称“传庭死而明亡矣”;后者则在面对当时流行的瘟疫时,冲破了传统医学的桎梏,苦研医治方法,提高了疗效,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本《瘟疫论》。其实,当吴又可不辞而别远走苏州时,孙传庭完全可以派兵追杀之,但他没有,这也两个“同命相怜”的英雄惺惺相惜吧。 《大明劫》中的两位英雄,身份职能各不相同,但他们职责却仿似相同。治军治国如同行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是万全之策,防患于未然才可长治久安。同为英雄却不同命,孙传庭的一生却注定是悲剧,大明朝危在旦夕,一人之力早已无力回天。吴又可幸运拥有自由身,远走潼关四处游走,南下回苏州老家,潜心钻研医术,终成就《瘟疫论》一书。 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是明朝的武器全景还原,枪炮、制式炮弹等,据介绍,其中的所有武器道具都已被电影博物馆收藏。历史不怕还原,就怕戏说,让很多年轻人产生疑惑,当我们本着以史为据的态度拍摄古装戏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戏说雷剧啦。
comment0
avatar
《大明劫》世事盛衰无常「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纵观国外历史,一般呈循环状,皇室更迭,不同皇室不同的治国之道,并不说后来者一定优于先到者。而中国的历史是呈时间轴状,从古至今一直向前。仿佛世界、社会、生活一直在向前发展进步,我们永远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历史所发生的与不应发生的,都已经被甩在时代的后面,不会再跟上来。 所以中国文艺作品多讲朝日初上、一代明君、开国功臣。讲他们是如何推翻腐朽的旧政权,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新政治体系。所以看过《大明劫》最大的惊叹是,影片居然不是讲李闯王,而是讲世事盛衰无常——再强大的国家终有灭亡的一天。在旧体制的腐朽下,是愚忠还是顺应时代的洪流。生而为人,所能坚守的底线是什么。在兵荒马乱之中,能否兼济天下,又能否独善其身。 影片背景主要设定在明朝末年闯王起义,乱世征途、瘟疫蔓延、危机四伏。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将军孙传庭(戴立忍饰)誓死抗击外寇,名医吴又可(冯远征饰)舍命对抗瘟疫,以保大明江山。然而保社稷还是救百姓之间又有着强烈冲撞与矛盾,孙传庭与吴又可恰是这两个尖锐矛盾具象化的代表。 「为臣者别无选择,只有报效国家,马革裹尸」是孙传庭的唯一使命。他严厉果决,目的明确,逻辑思维很强且能够清晰执行,是一位具有极强的工作能力的国家好干部。然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明皇帝之所以启用孙传庭不过是因为国家无人可用,绝非出自信任感。加之,地方豪绅趋利,分不清这个腐朽的政治体系才是他们傍身之所。腐朽是自上而下全民的腐朽。影片之中也有提及,一个时代的衰落绝非一味重药所能挽救。 孙传庭不是不明白这些。他明白,只是从来没有回头路,也没有给过他回头的机会。他不得不为。正如《进击的巨人》中所讲,在怪物之前如果有必要甚至人性也可以舍弃。另一方面,唯有确信自己的正确性,才可以变成最为紧张、最为残酷、最没有慈悲心肠的人。所以我们看到孙传庭可以手起刀落,斩杀欺蒙狡诈之徒、斩杀无能之辈、斩杀叛离之人、斩杀拖住胜利脚步的众多普通病患。 孙传庭是大明仅存的希望,他威严、理性、负重前行。吴又可虽然用药剑走偏锋,与孙传庭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吴又可对人民的认知则是处于感性的定位上。一方面他没有那个立场,他是医生,讲究悬壶济世,所有的病患都是病患,隶属战争的哪一方并无太大区分。一方面,他绝不会因为战略的意义去伤害任何一位无辜的人。如果说孙传庭是乱世大明的微光,那么吴又可则是整个乱世的大地。「大地从没想过要负载众生,可它却真实地存在于那里,负载着众生。」 处心积虑的考虑每位子民危安的政治只能是失败的政治,可连子民安危都不着想的政治即使取得战争性的成功,也算不得真正的成功。孙传庭在当时的情况下,真的将人性都舍弃,将胜算提高到极限,然后出征,然后死去。他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生,却听不到那么多冤死者的哭嚎。吴又可医治大量病患,留下的《瘟疫论》依旧庇护后人。 文|苏筱兀。
comment0
影片资料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284
首周票房(万)
420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