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斗牛
斗牛海报封面图

斗牛

Cow
剧情 / 喜剧
2009-09-11中国大陆上映 / 110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综合评分
8.7
星星星星星
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一队八路军来到了沂蒙山区的堡垒村马牧池,随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国际友人捐赠的奶牛。长年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从没见过这种黑白相间、奶量充足的牛,他们备感惊奇。不久,日军船尻部队逼近,八路军紧急撤退,临行前将奶牛托付给村民喂养。贫穷胆小的村民担心奶牛会带来灾难,他们通过抓红豆的方式选出养牛人,小寡妇九儿帮破落户牛二抓阄,最终使牛二成了这倒霉的“幸运儿”。残酷血腥的扫荡过后,村民们全被杀害,只有牛二和奶牛成为幸存者。尚未得到喘息之时,另一队日军部队路过此地,并将伤员留在这里。从这天起,肩负着保护奶牛重任的牛二想尽办法和日军、土匪、江湖郎中等各色人等展开周旋,而那头倔脾气的搭档也让他头疼不已……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黄渤和他的导演们一眨眼就满屏尽是黄卅帝了,全国人民都能感受的到,黄渤----火了。到处是“中国演员票房号召力黄渤49.35亿总票房登顶”,强迫症患者看着实在难受。小黄,咱努努力,多挣个--0.75,凑个整数多好看。呃,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我读书少,算死早,饶了我吧,我知道那是6500万,多少演员一辈子都累计不起来的。黄渤的很多很多大家都说的太多了,今天就谈谈黄渤和他的导演们吧。 先说句马后炮的话:我早就知道,黄渤一定会火。这个“早知道”不是从《上车,走吧》开始。《上车,走吧》是2000年的电视电影,当年经常看央六的同学应该看过。我的评价是,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黄渤那句纯青岛味儿的“上车,走吧!”非常漂亮!但我的眼光绝对没有超前到2000年就能从电视上判断出到黄渤会火,只是觉得,挺好。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黄渤的观众认知度大大提高,真正展现黄渤光芒四射的演技是2009年的《斗牛》。黄渤凭借《斗牛》里的表演荣获台湾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两岸三地各电影节,金马奖含金还是比较高的,黄渤也借此打开了港台市场的知名度。和周星星合作《西游记》在此一笔带过,那里面也是神演技。总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斗牛》和《上车,走吧》有一个共同的导演----管虎。 管虎其人,按百度说法属第六代导演,因为其作品风格不是那么商业,在群众里喜闻乐见的程度并不高。八卦一下,管虎是女演员梁静的老公,如果你不熟悉梁静,那么紫薇格格马伊俐的前任能明白了吧。管虎的风格一向不那么商业,但是为稻粮谋,也拍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有《黑洞》、《冬至》、《七日》、《民工》等;电影有《上车走吧、《杀生》、《厨子、戏子、痞子》等等。其中《民工》和后面三部电影都是黄渤主演。《上车,走吧》和《斗牛》是黄渤电影生涯的起步与关键节点,对于打造黄渤的演技来说,管虎起了太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看过《斗牛》里黄渤的表演,你就会明白,目前的系列小人物对于黄渤来说,太轻松。目前为止,管虎是黄渤合作最多的导演,当然合作也产生了很多烂片,比如我不喜欢的《杀生》,《厨子、戏子、痞子》什么的。 文艺界也有学术和商业之分,如果说管虎尚是不那么商业的电影导演,那么黄渤还曾经合作过一个纯文艺范儿的人物------孟京辉。孟京辉大概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话剧分两种,一种是孟京辉导演的,一种是别人导演的。虽然对话剧圈儿不熟,但孟京辉是话剧界大腕这事儿兄弟还是知道。孟京辉和黄渤的交集就是:2013年,孟京辉把当代文学史上最好的作品《活着》搬上话剧舞台,黄渤主演了里面的富贵,因此还获了个什么什么奖。什么奖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黄渤借此打通了通向话剧舞台的路。要知道,话剧不是你想演,想演就能演,这是一条多少演员求之不得的进可攻商业,退可守文艺的路线。 接下来,讲讲宁浩吧。目前满天飞的各种访谈和资料,大家可能对宁浩熟的不能再熟了。宁浩的成名史与黄渤的发迹基本是同步的,黄渤之前那些年可以说是积累也可以说是空白,说神马跑歌厅体验下层生活磨炼的演艺经验都洗洗睡吧,全中国跑歌厅的无数,只有一个成了黄渤,没有参照意义。但是,没有宁浩的几部电影就没有今日黄渤的大火,这一点毋庸质疑。宁浩走中成本商业路线,他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宁团队接捧冯氏集团军。接下来几年可能大家要用:“今年宁浩的贺岁片是什么?”这个问题代替多少年以来:“今年冯小刚贺岁片是什么?”。冯氏电影,曾经陪伴了我们那么久那么多年,曾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欢笑与记忆,如今挥别他与葛优就有多伤感。但是,从《疯狂的石头》开始二者电影就已经不由自主地较量了,几年并行下来,拳怕少壮,宁浩、黄渤加徐峥这几位年轻人终于让观众在贺岁档的时候多了一个选择。这对冯小刚也许是个解脱,骨子里,冯小刚是有文艺情结的人,卸下商业计划与票房包袱,如果能够去拍自己更喜欢的非商业片,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至于宁浩的电影,目前来说感觉比较好的是《无人区》,之后其实是一路走低的,特别是《心花路放》太烂了。不过对于导演这个职业来说,宁浩还非常年轻,他还有很长的时间很多的机会去拍更多更好的电影。 今日黄渤已是大腕,如果他愿意,估计哪个导演都愿意用他。不过还是希望他在选择导演和选择电影时更慎重一些。什么《痞子英雄》、《101次求婚》那种奇奇怪怪的电影就少露面。也许接演这些电影有经济的考虑、开拓港台市场的需求或者不同类型的尝试。毕竟每一个巨星都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奇葩角色。就像前几天复习老电影《代号美洲豹》,发现一向慢条斯理的葛大爷竟然曾经扮演过劫机犯。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这部当年的“动作大片”,里面很多演员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说,“咦,原来你也在这里”。我复习美洲豹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一个最美丽时间点的巩俐。看到那时的巩俐,你就会同意我的另一个观点:老谋子,是中国最会挑女人的导演。
comment2
avatar
《斗牛》:铁打的牛二,流水的土匪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股劲儿,想整点儿与众不同的东西出来,又要好看又要有琢磨头又要有个人风格。管虎“斗牛”,就朝这方向去了。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斗牛》恰是出现在市场对怀有文艺之心有所坚守的高质量商业片无比期待之时;入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打开国际市场之地;有着老搭档黄渤、闫妮等超强演技之人。 可惜,剧情悲剧。 剧情的拖沓与毫无起承转合的情节成为影片公认的硬伤,尽管细节画面表现极佳,闪回插叙的剪辑风格整体来看还是漂亮和谐的。大概导演为了强调“外界环境的残酷”,故意设置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灾难,如唐玄奘取经般需九九之难,于是,最后牛二悟出“什么都能过去”。 影片正如导演所讲,与《鬼子来了》并无可比性。的确,《鬼子来了》将民族性、人性发挥到一定的极致,而《斗牛》旨在描述两个“打不死的小强”,在外侵内奸的情况下点儿正地生存下来。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善恶是非,在牛二的世界里,男耕女织、吃饱穿暖才是王道。说他迂也好,麻木也罢,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想如此“好好生活”的人却不在少数。 古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此简单的句子也需读书人才能懂得,而小农最高的文化只到了理解男耕女织的程度,又怎样要求他们兼济天下,在枪口面前大义凛然呢。如九儿喊得那句“妇女解放”,大家嘻哈一笑,在那个地方,有着老祖宗千百年传下来的规矩,女人三从四德,男人养家糊口,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偏偏外来人跑来告诉你,你们是错的,你们的人生是错的,妇女要解放要平等,男人要有红心壮志。难道这件事情本身不可笑吗? 有人批判第六代导演乃至所有新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没有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沉浸于自我的圈子,可中国正是公有化太久了,个人牺牲得太久了。有人肯耗巨资去拍声势浩大的《建国大业》,有人肯埋头琢磨个在商业基础上最大限度文艺化的《斗牛》,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绝非坏事儿。 再来看牛二这个角色,农村版的“荒岛余生”,全世界只剩一个人,其他都是走马灯昙花现。开始,只有他一个人,全村都死光;最后,只有他一个人,他与世人再无关系。整部电影正是围绕他演出了一场场生死闹剧,如题,铁打的牛二,流水的土匪。 当然,八路怎么会是土匪,他们给牛二留下一头相依为命的洋奶牛,他们盖手印将奶牛放在村里寄养,他们马上就回来。小痞子牛二摸了奶牛的奶子,还有风都吹不走的契约,注定了牛二要遵守照看奶牛的约定。影片的结尾,牛二拉着解放军说,他们说十几天就回来,这六七年都过去了。牛二应该理解八路军的辛苦与忙碌,理解八路军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拼死卖命地争取着幸福。牛二适当的牺牲也是应该的,更何况他还能够笑着,跟奶牛相依为命地活着。 日本鬼子必然是土匪,之前的鬼子灭了堡垒村全村,连怀着孩子的妇女都给挑了,之后的鬼子把奶牛抓了,还喝了奶牛的奶,那是洋人送咱中国人的奶,咋能这样给坏人喝了。牛二不服,牛二也不能丢下奶牛不管。但与其说牛二不能丢下奶牛不管,不如说他不能不管奶牛。如果不管奶牛,他活着还能做什么?如果他逃走,他又能逃到哪儿去? 日本鬼子演员中有两个角色形象对比鲜明,一个是被迫留下来照看伤员有些蠢直的标准日本军人,一个是从未杀过人会喂养奶牛的日本学生。日本军人对中国人深恶痛绝,自是吃了中国人的亏,口头禅是“狡猾的支那人”。抓住牛二,舍不得直接杀掉,偏要单挑,单挑完还有磨刀霍霍施行砍头,结果由于速度太慢,最后被八路毙了。日本学生不肯杀牛二,最后被八路嘣腿上,躲草棚逃过一劫。可惜没逃过第二劫,跟之后的国民党同归于尽。 其实影片通过砍牛二并未体现出日本军人多么的恶,日本学生的善却体现得比较充分。与我们心中日本鬼子是坏蛋的观念融合处理,得出的结论并非民族仇恨的灾难,而是生命的灾难。恰恰切题。 日本鬼子在的时候中间还冒出两个画蛇添足没事儿找死的游击队员,自认能搞掂日本人,夺得机关枪回去邀功,这明显是土匪行径嘛。结果,门还没进去,被炸死啦。 灭掉日本鬼子的游击队更是蹊跷,开始还以为是之前的八路回来啦,后来有人喊有个老乡牺牲了,又想,就算时间再紧张也得检查是不是真的死了吧,如果没死该救治也会救治的吧。结果,只见游击队超效率的搬走自己的伤亡,将老乡留在那里。 日本土匪走了,难民土匪又来啦。难民喝光奶牛的奶不成,还要吃了奶牛的肉。其实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想着吃了别人的牛,也的确罪不至死。在饥饿面前,人吃人的事情历史上都是有的,何况区区一个奶牛。可奶牛是牛二的魂,是影片的魂,要吃牛这件事,必然是恶的,是罪不可赦的。 牛二看着奶牛被土匪抓住,在远处一脸无能为力地痛苦,束手无策。 而当牛二看着难民土匪一个个踩上地雷被炸碎,那张脸是痛苦挣扎的,他劝阻郎中不要过来不要再惦记他的牛,为时已晚,郎中一脚踩在地雷中,失声痛哭。他说,我不过想吃肉而已,却要遭受被炸死的命运。郎中万般的恶在那一瞬间换得了所有的同情,罪有应得但罪不至死啊。 牛二的绝望,在野狼吃郎中尸体时最直接地表达出来,人不是人狗不是狗,这不是人生存的世道。他决定回山上去。 接着又出现一名莫名其妙的国军,荒山野岭地钻进了牛二挖的山洞里,与被牛二救下的日本学生火拼。牛二奋力劝阻,在劝阻中挣扎,在挣扎中绝望。他努力拉倒奶牛,在枪火中听天由命。之后我们看到一牛一人相互“搀扶”蹒跚地走在光天荒地的峭壁,长长的镜头照着他们的人事单薄。 苦难何时为止?土匪又来啦,这次居然是为了给土匪牛配种,剧情太悲剧啦。为了配种,土匪将牛二塞进水井,拿大石头压住,牛二大喊,我杀了你们。牛二已经彻底绝望,从牛二晃晃悠悠地爬出来到在枪火中倒下,被奶牛护住那段实在精彩。 牛二终于决定不再下山,他不愿再相信任何人,再生活在人类的圈子。从被迫的一个人生活到主动一个人生活,其间的苦难和心理上的失落与挫败感,让人愈发觉得活着是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还好,他有九儿,他的一个寄托一个伴儿。 影片以再见到八路结尾,此时八路军已经是人民解放军。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却忙着解放人民,顾不上听一个脏兮兮不知道哪里窜出来怪里怪气的老农说话,他们很忙,牛二没眼力价,不识时务,当八路听过他奇怪的要求,随意胡乱的按了手印,并依牛二的要求,留下“牛二之墓”的碑字。 没有人在意,为什么他生活在山上,他将如何生活下来。 解放军走后,这个世界终于安静下来。什么都能过去的。人生苦又短,来不及叹韶华易逝。 这是牛二一个人的电影,是黄渤一个人的电影,是一个只想男耕女织摸奶生儿的普通老百姓的电影,故事设定的抗日战争时期,现实生活同样如此。每个人生而来死而去,历经无数磨难,唐玄奘在取经中悟出最大的道理,经书本乃人生经历之书。而结局牛二的“成佛”,在世人眼里,绝不是喜剧。但佛的快乐,凡夫俗子又怎能明了。善哉。
comment0
影片资料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1,150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