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海报封面图

建国大业

The Founding of A Republic
剧情 / 历史
2009-09-16中国大陆上映 / 135分钟
看过看过
简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共毛泽东主席(唐国强饰)应国民党蒋介石(张国立饰)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毛主席在重庆与民盟主席张澜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密切协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使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以避免内战、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为主要内容《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无法放弃一党专制的独裁迷思,一方面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内战,一方面炮制召开首届国民大会的独角戏,并对民主党派大肆迫害镇压,实际撕毁了《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针锋相对、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方针,开始坚决的武装反击。众多民主党派领导人纷纷采取了与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场,坚决反对和抵制蒋介石独裁行径,以实际行动与国民党决裂了。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共同斗争中,身处延安、西柏坡战争前线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劲饰) ,与身在蒋管区和香港等地的宋庆龄(许晴饰)、张澜(王冰饰)、李济深(金鑫饰)等著名民主党派领袖虽然分隔远方,但心气相通,肝胆相照。他们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而共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开始为如何建立一个民主的新中国而未雨绸缪思考谋划。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此后,在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一个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统一战线也不断发展壮大,大批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的诚恳邀请和精心安排下,历经艰险,从蒋管区,从香港、从国外纷纷奔赴解放区。1949年9月21日,群英荟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九天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

演职人员全部arrow-right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建国大业》中明星的双刃剑效应文/梦见乌鸦 假如把一部电影比作一篇散文,那么电影中的明星无疑相当于构成散文的那华丽动人的词句。一篇好的散文少不了的就是一行行如诗般的话语,但是一片美丽的词句组成一起并非是一篇好的散文。要想一部电影成为如诗一般的散文,那就要看一部电影对片中明星的使用了。 《建国大业》第一天半日票房已经达到1500万有余,这样的票房与今年早些时候的《变形金刚2》的火热场景有的一拼,而且从后劲来看该片票房最终超越后者也是时间的问题。本片造成如此万人空巷的盛况原因,除了电影的主旋律题材和国庆60周年的天时地利人和,还少不了片中明星对电影的贡献。但是光有星光灿烂的阵容还不足以成为本片骄傲的资本,看看那部《天堂口》吧,明星固然可以为整部电影造势,但是也不可否认明星的双刃剑效应,过于豪华的阵容虽说可以吸引大众的目光,但是这些耀眼的星光也会有意无意掩盖电影本身的内容,使观众在注重明星的同时,从而忽略的电影所要传达的那种思想,《建国大业》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来看明星的积极效应。明星不能说是明星成就了这部电影,倒可以说是电影把明星融入到历史中。如果没有这么多明星的出演,相信本片还不会成为如此众多的关注焦点。但这也就是有了这样超级豪华的明星阵容,才让更多的人从正面了解真正的建国大业。 不得不承认一点,是如此星光灿烂的阵容捧红了这部主旋律电影,毕竟所谓的那种明星效应为影片打响了知名度。其实导演安排如此多的明星来扮演片中大大小小的人物一方面是为了电影的影响力而考虑,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借助于电影这种载体把那些明星的面孔融入到历史中去。这部电影具备了国产主旋律电影的特色,就是大群戏形态。而且本片中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实在是太多了,虽然一旁人名的注释很多,但人物一个接一个的“走着瞧”,难免造成记忆上的混乱与张冠李戴。但本片用了自身先天之术——明星,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电影中那耳熟能详的名字,再配以一张我们所熟知的明星面孔,一个生动的历史人物就摆在我们面前了。考虑到现在很多人关注的是关注的是明星,而不是电影,所以说明星们在这里所要完成的任务除了推广电影,还要把他们所饰演的人物通过电影介绍给大家,把他们参与电影中建国之路上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及社会效果通通表现出来,让我们更能形象的接近历史,要比干巴巴的教科书直接的多,电影在主旋律与娱乐性方面找到了平衡。 除此之外,关于演员的表演也能带动观众去记住那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历史人物。陈坤版的蒋经国了,虽说俺不太了解历史上的蒋大公子,但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稳健而不失风度的国民党日后接班人,陈坤的表演赋予了这个历史人物真正的活力,是众星之中最为闪亮的一颗。当然还有陈道明版阎锦文,吴刚版闻一多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是在另一方面,用明星来扮演片中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本无可厚非,但目前对该片大家还有一种态度,就是“哥看的不是电影,是明星”。电影中耀眼的明星们的确可以把人的晃晕。少不了明星云集,但明星演历史名人并非永远是锦上添花。除了片中饰演毛主席等人的特型演员能被大家接受之外,剩下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些人物,大家会认为他们真的是在演绎历史吗?比如说张国立版蒋介石,片中对老蒋的塑造非常好,在国内主旋律电影中尚属少见,也比较中肯。但是对中正先生的塑造成功与否却与扮演他的演员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还出现了一点反作用。张国立是大家熟悉的演员,以前的康熙、纪晓岚形象早已深入民心,但是当我们看到片中的蒋介石时,心中挥之不去的康熙、纪晓岚也不安分的蹦出水面,与银幕上的老蒋的形象错位。张国立版蒋介石虽说气质上不错,但是比起已故特型演员孙飞虎所饰演的蒋介石来说,给人的感觉还是别扭。当然我们谁都没见过老蒋,不能说孙飞虎比张国立演的要好,但是前者的该角色先入为主与后者其他角色的深入民心才是我们感到别扭的原因。 还有,那些如走马灯一般的出场人物,虽说明星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的这个人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但是我们记住的只是这个人的形象,而并非他所扮演的角色。过多的关注明星也使得我们对明星背后的电影内涵不经意间就淡忘了,也可是说星光掩盖了电影的本身。《建国大业》用的都是好演员,但明星场景自始至终我没法入戏,我们记住的刘德华、李连杰、黎明而不是俞济时、陈绍宽、蔡廷锴 ,反而是知名度较低的演员比如张澜和李济深让人觉得比较自然,也更容易记住这个角色本身。 不过,本片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让明星们去饰演我们印象比较模糊的历史人物,避免了一些在大家心中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与明星在大家心中形象的冲突,就像《赤壁》里的梁朝伟与金城武的周瑜诸葛亮在大家心中造成的逆反心理。这些历史人物是什么形象与气质大家心里没底,倒不如让一些明星来诠释,虽说使我们对该人物的理解和印象流于表面,但是比起众星们对本片知名度的贡献,那个“明星掩盖电影内涵”的问题也就因人而异了。 你也许会对历史感兴趣,不管片中有没有什么明星,也许你只关心明星但忽略了电影,但是总的来说,明星在电影中所承担的责任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们能把电影和片中的内涵或多或少的介绍给远离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使得我们能在这个消费的时代中去慢慢消化历史的变迁。 明星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建国大业》的众星云集也是有利有弊。不过电影对明星的选择上可以说恰到好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基本上能看到本片利大于弊的效果,而且大于很多。明星这把双刃剑不好用,用的好可以扬名立万,用得不好也能挥刀自宫。
comment0
avatar
看的让人感觉麻酥酥的~~我今天为这部电影贡献了42元票房(原价60,打了7折),说实话有点不情愿,但迫于工作压力,还是咬牙买了票。(其实我的这点工作压力完全来自一个不靠谱的、也不定期的、非官方的、山寨的网络影评节目,叫做《火线或者每周影评》,哈哈) 我因为有事迟到了大约10分钟左右,但说实话我一点都不着急,因为我知道少看这么点戏份什么都耽误不了。 中间还睡了可能有20分钟左右,真的是因为我只要一开会就会犯困,哪怕是看别人开会我也会犯困,和电影本身的质量没啥关系,哈哈。 这部电影,确实是气势宏大,壮怀激烈,慷慨激昂,波澜壮阔,天命所归,物超所值,物美价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等等如此,反正成语词典里你能查到的类似成语,都放在这里肯定没错。 嗯,我的评价就结束了。 最后,说点闲话。 这电影我估计一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全国政协攒的行业片,本来是为了60周年弄的应景,结果被三爷搞大了,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仅就电影本身来说,这个电影还是老式的主旋律电影思路,仅仅只是把规模放大了,弄成了一个超级春晚而已,把各种热闹的段子都攒一起,整成2个小时的一个堂会,其实什么都没说。 严格说起来,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叙事。每个段落都做的不错,但2个小时的长度里,其实什么故事都没讲,只是把一些不可能被质疑的结论说了一遍。对于这样的电影,完全无法评论,无论是主题还是技巧,都必不可免地会让自己掉坑里,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装傻。
comment0
影片资料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42,018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