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情笛之爱
情笛之爱海报封面图

情笛之爱

Feeling The Love Flute
音乐 / 家庭
2014-06-01中国大陆上映 / 90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购票评分
向右箭头
7.0评分人数<200
简介

患有艾滋病的少年天乐 ( 林浩 饰)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从小和爷爷 ( 牛犇 饰)长大。在爷爷的教导下,天乐的笛子演奏水平十分高超,但爷爷却怕别人知道天乐患有艾滋病的秘密,不让天乐上学,更不让他考艺校。天乐偶然结识了东东 (黄英棋饰)等一帮小伙伴,在他们的鼓励下决定参加艺校的考试,就在这个时候爷爷的眼睛却出了问题,如果不马上手术的话就会失明。天乐得知自己手中的“传家宝”笛子是古董,而东东的父母希望高价购买,于是他瞒着爷爷偷偷地将笛子卖给了东东的父母,希望换钱给爷爷的眼睛做手术。爷爷得知后十分生气,但感念天乐的孝心原谅了天乐。天乐在卖爷爷做的笛子时,偶遇要还给天乐古董笛子的东东,东东因玩球而走上了机动车道,天乐为了救东东而被车撞倒。在医院,东东的爸爸 ( 文祥 饰)和妈妈 ( 苏瑾 饰)知道了天乐患有艾滋病,勒令东东不要在和天乐一起玩耍,但东东不从。经过一番波折,天乐的笛子回到了他的手中,而天乐也将前往艺校学习 。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情笛之爱》儿童的才是世界的作为国内首部3D儿童公益歌舞电影,《情笛之爱》主题明确,为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圆梦。影片围绕身患艾滋病却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的少年展开,讲述了其在现实困境之中艰难成长。影片情节有泪水也有欢笑,既感人至深,又不忘诙谐幽默。电影完拍时被长影集团定为2013年主旋律影片,这也正契合了先前流行的“中国梦”主题。还是那句老话,对的就是对的,不会因为人们恶意曲解变成错的。主旋律也是,中国梦也是。 现在流行一句笑话“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为什么老人可以不顾扰民肆无忌惮地跳广场舞,因为他们曾经生活在那样大张大合的年代,得了某种“时代病”。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既是大人的梦,也是孩子的梦。梁启超曾写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儿童的未来才是世界的未来。从儿童的成长可以看到中国的成长,而儿童的成长环境是由我们更丰富的每个人共同建立的。 《情笛之爱》从儿童艾滋病的角度切入,艾滋病儿童天乐被善良的老艺人收养,在老人的庇护中还算快乐的成长。可老人能有多大的力量,秘密终究难守。在天乐上学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重重困难。影片中社会、学校、孩子和周围的人们都向他们伸出了关爱之手。现实中,人们虽过了谈艾滋色变的时期,但想要所有人能够冷静地与艾滋患者相处,并未易事。虽然孩子是无辜的,但人人自危。影片通过诠释了一场人间大爱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示了全社会对艾滋病这一特殊群体的抚慰和热心救助。当然,这种和谐是主创人员对社会的美好愿景,希望社会能够对艾滋病更加了解,对艾滋病儿童更加宽容友好。 与残疾儿童一样,艾滋病儿童的存在也是社会的残疾。影片一方面通过一个普通艾滋儿童的成长反映出“公益、儿童、教育”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通过艾滋病儿童对梦想的执着,让观众感受到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位有着音乐天才却家境贫寒的儿童,如何坚持自己对竹笛的热爱,追求自己的梦想。同广大的农村儿童一样,竹笛是天乐的出头天。尽管如此,天乐没有对名和利的极度渴望,而是只想把竹笛吹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正是这种心无旁骛的精神,才能够使其取得更高的成就。 本片通过大段的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时尚旋律有机结合,将每一个镜头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强有力的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生命的渴望。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德信表示,“《情笛之爱》作为国内首部儿童音乐舞蹈电影,填补了长久以来中国儿童音乐舞蹈电影的空白。而该片所传达出的社会和谐、人间大爱,更是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文|苏筱兀
comment0
avatar
《情笛之爱》:为梦想插上笛声的翅膀即将与六一儿童节期间温暖献映的儿童故事片《情笛之爱》,以一个有着非凡音乐天赋的艾滋病患儿筑梦追梦的过程为大背景,展示了和谐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温情。浓浓的亲情,纯纯的友情,都让该片由始至终散发着素朴平实却感动依旧的美好气息,也让该片成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儿童佳片。 片中,汶川地震小英雄、北京奥运会旗手林浩扮演的天乐自小因感染艾滋病被抛弃,与收养其的爷爷相依为命,一条叫小黑的大黄狗成了其最好的伙伴。爷爷靠祖传的制笛手艺艰难维系着家庭生活,天乐也耳濡目染有了非凡的吹笛天赋。爷爷与同村的好心人努力保守着天乐感染艾滋病的秘密,天乐天真快乐的生活着,直到真相被公开... 虽然影片主题讲述的是艾滋病患儿圆梦的故事,但作为一部儿童故事片,影片并没有过度贩卖苦情,大唱悲情。《情笛之爱》故事简单明了,情节发展的承转起合也相当自然流畅,很好地承袭了儿童故事片忌讳复杂,炫弄技巧的定律。在演员配置上,该片也属于绝对的高标配,几乎全明星阵容演绎了一个追梦圆梦的故事。小明星林浩出演的天乐天真、善良、快乐、活泼、执着,成为新一代少年儿童的缩影。知名老演员牛犇扮演的爷爷天生有着副菩萨心肠,对天乐就好像亲爷爷一样,平实而美妙的袅袅亲情始终让人温暖着、感动着。因《永不瞑目》迅速蹿红的苏瑾扮演一个势力的妈妈,不恰当的育儿方式使其成为不少问题妈妈的代言人。香港老牌男星林威扮演一位爱才惜材的音乐老师,非凡魅力一如当年。亚姐郭金则变身问题老师,为了名利处处与林威针锋相对...一个孩子的音乐追梦之旅,让原本互不相干的新农村与艺术院校联结在了一起,也让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粉墨登场,共同上演一出哀而不伤,悲哀不惨,苦而不涩的励志好戏。 作为一部与音乐有关的儿童故事片,《情笛之爱》在配乐上自然有多处惊人之处。天乐在农村河边自由舒畅演绎出来的悠扬笛声好听的足以净化洗涤心灵之苦之悲。其在广场校园大桥上吹奏出来的大段乐曲宛若最炫儿童风,引得万千路人情不自禁热舞起来,这阵势完全比肩中国大妈风靡全球的广场舞。而且,这些悠扬舒缓悦耳的美妙乐曲,不只是为了悦耳而存在,更体现出了天乐善良、天真、乐观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鲜明塑造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影片所旨在呈现出来的素朴真切友情与浓烈感人亲情也像一个个音符一样随着大段大段的笛声飞抵人心。 如果只简单赘述天乐音乐梦艺术梦的实现过程,《情笛之爱》想必会是乏味的,无趣的。好在导演为这一梦想的实现加了些许佐料,这也一如草根们普通梦想的实现一样,有坎坷有风雨但更有阳光与彩虹。片中还塑造了一个与天乐极为相反的角色东东,他简单纯真朴实天然,甚至有些憨傻可笑。与天乐相比,他是活在天堂里的仙。家里条件好到应有尽有,即使没有音乐禀赋、才能,亦能通过金钱买到考取艺校的名额,而其爸爸妈妈溺爱孩子的奇葩之旅更是成了育养孩子反面典型,成了东东圆梦的最大障碍。东东的梦想是什么?可以做自己喜欢自己爱好的事儿,而非一切均有父母主宰。从这方面看,影片就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提出了颇具见地的有意思考与探索。细心的观众还将发现,影片还蜻蜓点水般地提到了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比如以钱财愿梦想。但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并没有进行上纲上线式的大肆批判,而是以镜头为素材,让观众自行评说。 天乐的圆梦之旅从小里说是个人音乐艺术之梦的实现完成过程,往大里讲则映射着一个个中国梦的实现。如果说天乐的音乐之梦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不歧视不抛弃艾滋病感染者则是全社会都要去努力实现的中国梦。在这一主题的表达传递上,影片摒弃了以往大悲大喜、大开大合的夸张苦情手法,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阳光的心理面对这一社会难题,从而让影片始终都流淌着温暖感人的汩汩正能量。其实,东东的梦想又何尝不是中国梦,他想做自己,想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儿,不想被父母溺爱宠幸控制过度管束着...不幸的是,这一梦想要真正实现,或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就如同要真正实现全社会不歧视、接受艾滋病感染者一样。
comment0
avatar
《情笛之爱》:爱音乐的孩子不会孤独文/黄鑫亮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总是能深深的传递出思念之情,又有一种叩击人类灵魂的穿透力。《情笛之爱》将视角聚焦于一个爱吹笛子的艾滋病儿童,而小主人公的扮演者就是抗震小英雄、08年奥运旗手林浩。艾滋病儿童,他们也是如同其他百花一般盛开的花朵,只是命运的捉弄令他们的花期要比其他的花儿们短暂,这是中国儿童电影第一次拍摄了艾滋病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他们一样是花儿,一样开得灿烂,只不过相对于其他花儿他们要经受住更多本不该他们这个年纪承受的风吹雨打,然而只要这些花儿身边的每个人都成为辛勤的园丁照料和呵护他们,他们的花瓣会更鲜艳,他么的花朵会更夺目。 令林浩扮演的天乐被更多人注意和关怀的就是他手中的笛子,影片一开始的天乐的身边只有一只狗、一支笛,爷爷怕他的秘密被更多人知道,选择了不让他上学,而天乐的脸上显然也有着比同龄人更凝重的成熟。清澈而悠扬的笛声是天乐与世界的对话,相比而言他的话则要少得多,笛声就是他独特的语言,陌生人之间无需了解就能听懂笛语。天乐也凭借自己真挚的笛声让自己的观众从一只狗增加到了一个小伙伴东东、几个爱乐器的小伙伴、无数的路人、艺术学校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城市的每一个关心他的人…… 其实影片着重表达了天乐和爷爷之间的爷孙情,实则天乐是爷爷抱养的,而对于天乐对于自己的父母的思念则是选择了一笔带过,影片的开端天乐看到自己的父母的身影是小河里破碎的倒影。尽管爷爷对于天乐的照料无微不至,也教会了天乐吹笛子,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的天乐却没有同龄人的笑颜,这也是由于他缺少了父爱和母爱,这更委婉的给出了如今“隔代抚养”的孩子的无奈和祖辈们的无力的焦点。祖辈们由于年龄的鸿沟和知识的隔阂不能与自己的孩子很好的交流,而母爱与父爱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不能缺少的关怀,尤其是已经处于不幸之中的艾滋病儿童,他们身上即使带着不能被治愈的病毒,但他们依然不能少了属于每一人孩子不能被缺位的亲情。 同时通过了天乐与东东两个都要考艺术学校的孩子来阐述了教育理念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两个身世迥异、天赋更是悬殊的孩子通过笛子找到了交集,东东的父母是城市里的富豪,父母希望孩子将来不用去忙着赚钱,只需要成为一位艺术家,用以增加他们金钱不能填满的文化自信心窟窿。然而骨子里他们又对着金钱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他们相信只要东东手中拿到的是天乐祖传的清朝笛子,同样也能吹奏出曼妙的乐曲。他们出重金买了天乐的笛子,而天乐为了救治爷爷的眼睛也把笛子卖给他们,我们注意到天乐在艺术学校里一曲成名所吹奏的笛子是爷爷后来给他的一支普通的笛子,而此时祖辈的笛子正拿在不远处的东东手里。我们不能无视一支优良材料经过匠人精心制作的笛子的优势,但笛子有时候也像一块玉一般,先要“人养笛”,再有“笛养人”,唯有你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每一个音符、每一首曲调间,笛子才会用自己本身的天籁来加倍回报吹笛人。暴发户拿到了一支优秀的笛子也只不过是一根竹竿而已,他们得不到竹笛的心。 影片也通过天乐爷爷的巧手展示了古老的笛子制作工艺,而天乐爷爷的眼睛面临失明的困境也足以说明制作笛子的费神费力,在一个工业化流水线遍布的商品化社会,你很难想象一个匠人制作工艺的弥补珍贵。从速度而言,显然匠人溃败于流水线,但从笛子的质量而言,匠人温热的手感“培养”出的每一支笛子都是有着自己的生命,每一支匠人手里完成的笛子都等待着他们的有缘人的牵手,赋予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犹如当年爷爷在田地里抱养了被遗弃的孩子天乐,用米汤哺育天乐长大,用笛子增加天乐信心。 有一句话大家都熟悉,“爱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学坏的”,乐曲的滋养能涤荡出每一个细小灵魂里的杂质。同样爱音乐的孩子不会孤独,即使他们身边暂时没有知心人,即使他们没有高山流水的知音人,但他们强大的内心能驱使自己专注于另一个世界的美妙之中,用自己的乐曲和歌声来驱赶掉每一个生活里孤独的人的阴霾,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如此爱听天乐吹笛子的原因。民族乐器也如百花齐放,然而笛声比古筝声悠扬,天乐在学校和身边的人的关心下能让自己追求梦想的步伐走得更远;笛声比箫声清澈,病魔并不会摧垮一个少年天真的内心;笛声比琵琶声更轻灵,生活里的弱势群体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化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价值。笛子在民乐的五行中属土,天乐的笛声也能在这篇土壤里不断浇灌和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乐声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乐声独有的旋律使之能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形成不可磨灭的记忆。
comment0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8
首周票房(万)
18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