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皇朝有人说中国没有贵族,说这话的人一定不够了解历史。且不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世家,即使是在近代,也颇有着近乎欧洲贵族的中国上流社会的存在。比如民国著名的四大家族里,蒋家新贵陈家凑数且不论,宋氏与孔氏则实实在在是书香传家的名门贵胄。特别是以一子两婿外加一位国母而独霸民国末年政坛的宋家,更可谓贵族中的贵族。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一门天下,宋家皇朝。虽有些夸张,也不算是荒谬了。
宋氏三姐妹出身高贵,又都是留美归来,在当年那个女性地位仍归于男性附庸的年代,绝对是异数中的异数。曹查理的眼光不可谓不独到,他先是冒着生命危险投入孙文的革命之中,又将子女送到大洋彼岸接受现代化的教育。老先生虽然姓名不彰于史书,但如果没有他,这些实实在在改变了中国的宋家子女便不可能登上历史的舞台。
虽然贴上香港制造的标签,但合拍片的背景和在两岸三地都极为敏感的人物角色,还是让本片充满了主旋律的味道。片头的字幕早早给三位女主角贴上了标签。其实,无论是宋霭龄、宋庆龄还是宋美龄,她们极为传奇的一生,绝非爱钱、爱权和爱国几个简单的字眼可以概括。特别是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二十世纪前半叶,在那波澜诡谲的纷乱时事中,三位女人各自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放眼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实属罕见之至。
三姐妹中,宋霭龄本身名气稍逊一筹,在影片中也着墨最少。杨紫琼的出演中规中矩,没有太多演技的发挥空间。影片后段,宋霭龄与孔祥熙一道,在抗日劳军之后翩然而去,竟然连结局也吝于交代,从始至终,她的角色显得过于符号化,在剧情发展上也只不过充当着和事老之类的角色。“民国财神”孔祥熙也有些龙套,弥勒佛般的笑脸除了让人对他“孔哈哈”的外号印象深刻外,对人物的性格和历史地位等几乎一无所知。其实这也不能责怪导演,比起两位妹妹,宋霭龄无论是本人事迹还是所嫁夫君都有所差距。其实,作为三姐妹中唯一有过生育经历的一位,她虽然没有妹妹那般的风光无二,但相夫教子对女人而言,又何尝不是更大的幸福呢。
宋庆龄和宋美龄这两位民国的“第一夫人”才是本片真正的主角,而影片也正是从两人年迈之后的回忆入手,以倒叙的手法开展故事。与人生道路完美无瑕的宋美龄相比,宋庆龄绝对显得更加叛逆和出格。无论是逃离家庭追求爱情,还是日后声明退党的举动,都显示着她与传统与主流的格格不入。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庆龄离家出走的时候,身后几位小脚老太太急促却滑稽的追赶步伐。这种电影语言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在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问题上,我更倾向于宋查理的意见。比起爱情,庆龄对孙中山更多的可能仍然属于偶像崇拜的范畴。那是小女孩对从小便在心中视为英雄的男人的产生的一种爱慕,是青春时不顾后果的张狂奔放。这个影响了她一生的男人,留给她的只有几年的婚姻生活,却留给她数十年的孤寂。她继承了巨大的政治遗产,却让她成为家族的异类。两岸三地合拍的背景让本片在宋庆龄的塑造上有些放不开手脚,既想表达她主旋律的高大形象,又试图从人性的角度深入挖掘角色心理,但两方面却都不能做到极致。特别是在影片的后半段,她的角色似乎逐渐流于肤浅,将最耀眼的表演舞台让位于宋美龄,这不得不说是本片最大的遗憾。
“中美联姻”的宋美龄与蒋介石是本片的最大亮点。作为有大陆参与的影片,能不以单纯的反面角色塑造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经算得上巨大的进步。他们的结合自然是一场政治联盟,蒋介石作为当时飞速崛起的政治新星,拥有孙中山连襟这样的身份,并获得宋、孔二家的财力支持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宋美龄能傍上这颗参天大树,也是她实现自己成为第一夫人野性的绝佳投资。但之后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走过那么多改变历史的风浪,两个人已经成为相濡以沫的终生伴侣。无论是西安事变时美龄的舍生营救还是退守台湾后的相依为命,他们走过了一条从辉煌到寞寂的人生轨迹,而这两个名字,也被史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在面对庆龄的杯葛和蒋介石由此而生的杀意时,美龄所表现出来的姐妹之情,以及蒋介石被困西安命悬一线之时,她游走于敌我之间保全夫婿的果敢勇毅,都昭示着这是一个传奇的女性。虽然有着功利和虚荣的一面,但依旧重情重义。而她的才华虽然被丈夫的光芒所掩盖,可仍然在仅有的缝隙中绽放出耀眼的华彩。
与女性角色相比,男性角色有些乏善可陈。让人影响最深刻的还属姜文。特别是当宋查理气喘吁吁的爬上高高的山阶,用近乎嘶哑的声音咆哮着宣布与孙中山和宋庆龄断绝关系时,那种父亲的慈爱和辛酸,跃然屏幕之外。
那个时代已然过往,无论是蒋宋孔陈还是朱毛刘周,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都以淡出了炫目的政治舞台。但这三个女人的传奇却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或许在很多年以后,当他们和她们的故事不再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时,我们将在荧屏上,看到更真实、更被刻画在档案深处的,他们的另一些故事。